“只在此山中”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只在此山中”出自宋朝诗人张炎的《临江仙》

“只在此山中”的上一句是:灵根何处觅

“只在此山中”是诗词临江仙的最后一句

"只在此山中"平仄韵脚

拼音:zhī zài cǐ shān zhōng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仄韵) 去声一送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临江仙

张炎 宋朝

雾中,不过戏纵笔墨,观者出门一笑可也

翦翦春冰出万壑,和春带出芳丛。

谁分弱水洗尘红。

低回金叵罗,约略玉玲珑。

昨夜洞庭云一片,朗吟飞过天风。

戏将瑶草散虚空。

灵根何处觅,只在此山中。

诗词解读

临江仙翻译、赏析和诗意

《临江仙》是宋代张炎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雾中,不过戏纵笔墨,

观者出门一笑可也。

翦翦春冰出万壑,

和春带出芳丛。

谁分弱水洗尘红。

低回金叵罗,

约略玉玲珑。

昨夜洞庭云一片,

朗吟飞过天风。

戏将瑶草散虚空。

灵根何处觅,

只在此山中。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在雾中的景象,作者以戏谑的笔墨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观看者出门后会忍不住发笑。春天的冰块从千万条小沟中涌出,带着春天的气息和芳香。谁会将柔弱的水洗净尘土中的红尘?低声回答的是金色的莲花,大致形状像玉石一样精美。昨夜洞庭湖上的云彩独自一片,如音乐般悠扬地飘过天空。戏谑将仙草撒向虚空。灵根在哪里寻找呢?只在这座山中。

赏析:

《临江仙》以雾中景色为背景,通过戏谑的笔墨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诗中使用了一些象征性的意象,如春冰、芳香和洞庭湖上的云彩,以及金色的莲花和玉石般的珠宝。这些意象与诗人的情感相互呼应,给人以愉悦和轻松的感觉。

诗中还有一种隐喻的意味,比如将洗净尘红的任务交给弱水,以及寻找灵根的探索。这些隐喻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灵性的探索。整首诗以轻松幽默的语调和戏谑的笔法,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

《临江仙》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美好的场景,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给读者带来一种愉悦的感觉,同时也引发了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张炎 (共300首诗)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

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