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怜取眼前人”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如怜取眼前人”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浣溪沙》

“不如怜取眼前人”的上一句是: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是诗词浣溪沙的最后一句

浣溪沙

晏殊 宋朝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消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诗词解读

浣溪沙翻译、赏析和诗意

《浣溪沙》是宋代文学家晏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消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匆匆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描绘了离别之痛,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和身边的人,而不要轻易抛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诗人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表达了对年华易逝的感叹,暗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他认为离别之痛是容易让人心魂消散的,这种离别之苦与人生的短暂相比,更加微不足道。

诗词中提到的"酒筵歌席莫辞频"表达了对宴会饮酒和欢乐的推辞。诗人认为,尽管宴会和欢乐是一种享受,但频繁地参加这些场合并不能消解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无论眺望山河还是看着风雨中凋零的花朵,都让他思绪飘远,更加伤感春天的离去。

最后两句"不如怜取眼前人"是诗人的发问和建议。他认为,与其沉湎于回忆和追忆远方的人和事,不如珍惜眼前的人,关心身边的人,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温暖和快乐。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凝练的语言,表达了晏殊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和感叹,以及珍惜眼前人和眼前时光的建议。这种对生命短暂和珍惜当下的态度,具有晏殊诗词的特色,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人生哲理的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晏殊 (共379首诗)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