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百六十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一年三百六十日”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甲辰除夜吟》

“一年三百六十日”是诗词甲辰除夜吟的第一句

“一年三百六十日”的下一句是:日日三椽卧衰疾

"一年三百六十日"平仄韵脚

拼音:yī nián sān bǎi liù shí rì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四质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甲辰除夜吟

范成大 宋朝

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三椽卧衰疾。

旁人揶揄还叹咨,问我如何度四时?

我言平生老行李,蓐食趁程中夜起。

当时想像闭门闲,弱水迢迢三万里。

如今因病得疏慵,脚底关山如梦中。

重帘复幕白昼静,户外车马从西东。

若问四时何以度?念定更无新与故。

瓶花开落纪春冬,窗纸昏明认朝暮。

行年六十是明朝,不暇自怜聊自嘲。

婪尾三杯饧一楪,从今身健齿牙牢。

诗词解读

甲辰除夜吟翻译、赏析和诗意

《甲辰除夜吟》是宋代范成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年三百六十日,

日日三椽卧衰疾。

旁人揶揄还叹咨,

问我如何度四时?

我言平生老行李,

蓐食趁程中夜起。

当时想像闭门闲,

弱水迢迢三万里。

如今因病得疏慵,

脚底关山如梦中。

重帘复幕白昼静,

户外车马从西东。

若问四时何以度?

念定更无新与故。

瓶花开落纪春冬,

窗纸昏明认朝暮。

行年六十是明朝,

不暇自怜聊自嘲。

婪尾三杯饧一楪,

从今身健齿牙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自身的境遇和感受,展现了对时光流转、生命逝去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开头,作者描述了自己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每天都卧病在床,身体日渐衰弱。旁人嘲笑他,也为他叹息,并询问他如何面对岁月的更迭。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他说自己的一生就像是旅行中的行李,趁着旅途的夜晚,他吃着简单的食物,思索着闭门享受宁静的想法。他将自己置身于遥远的弱水之滨,仿佛身处三万里外。这里的弱水指的是《楚辞》中的一种水,意味着遥远的远方。

然而如今,由于疾病的缘故,他变得疏懒无力,仿佛脚底下的山川都成了梦境。他拉上厚重的窗帘,闭目静坐,屋外的车马声由西到东不断传来。

在最后几句中,作者回答了旁人关于如何面对时光流转的问题。他说无论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都已经在他的思绪中定格,没有了新旧之分。他用瓶中的花开放与凋谢来记录春夏秋冬的变化,用窗纸昏暗和明亮来辨认早晚的交替。

他说自己已经六十岁了,正值明朝。他无暇自怜,只能自嘲。他吃下了三杯饭,饱食一顿,从此以后身体健康,牙齿坚固。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的身体状况、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淡然宁静的心境。作者在面对衰老和疾病的困扰时,仍能保持乐观和坚韧,展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范成大 (共1979首诗)

南宋四大家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追赠五官,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