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应如过客”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只应如过客”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南院》

"只应如过客"平仄韵脚

拼音:zhǐ yīng rú guò kè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南院

白居易 唐朝

林院无情绪,经春不一开。

杨花飞作穗,榆荚落成堆。

壮气从中减,流年逐后催。

只应如过客,病去老迎来。

诗词解读

南院翻译、赏析和诗意

南院荒凉无情绪,

经过春天却未开。

杨花飞散如黄金,

榆荚堆积成山堆。

年岁渐长壮气减,

时光如流年逐催。

我只是一位路过客,

病痛过去老年来。

中文译文:

在南院中,一片荒凉寂寞,一片无望无情的景象。

尽管已过了春天,可是花园里的花却未开放。

杨花像金子一样飘散下来,

榆树的果实堆积如山一般高。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壮年气概渐渐减弱,

时光如流水般不停催促。

我只是一个路过的行人,

病痛已经过去了,年纪却在不断上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于自己年老体衰的感叹和无奈。诗首描绘的南院荒凉无望的景象,与作者心境的无助和无情不谋而合。春天已经过去,可是花园中的花却未绽放,预示着作者年岁渐长,而壮气渐渐减少。

诗中的杨花和榆荚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快,时间如同黄金般宝贵,但却一去不复返。作者感叹自己只是一个过客,病痛已过去,但老年却不断地迎面而来。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表现出对光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和悲叹。同时,诗中的寂寞和孤独也启发人们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光阴和生命的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将逝去的青春和梦想的思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白居易 (共2741首诗)

元白,刘白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