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有雨兼风”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有雨兼风”出自唐朝诗人李峤的《中秋月二首》

“不有雨兼风”的上一句是:安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风"平仄韵脚

拼音:bù yǒu yǔ jiān fēng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中秋月二首

李峤 唐朝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诗词解读

中秋月二首翻译、赏析和诗意

中秋月二首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诗意解读:

这首《中秋月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诗人借中秋之夜的明月来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的前两句以盈亏形容月的圆缺,表示月亮在青空之外,它不仅是空中飘浮的物体,还是代表着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对祖国的祝愿,诗人希望像种植丹桂树一样,国家能够繁荣昌盛,不断发展壮大。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团聚的期盼,即使相隔千里,仍希望故乡的亲人们能够共享风雨的关怀。

赏析:

李峤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浓厚的乡情和对国家兴旺的祝愿,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故乡的祝福之意。整首诗构思简练,言辞明快,通过对月亮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并通过丹桂的寓意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愿望。最后以“雨兼风”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期盼与关怀之情,使整首诗意境更加深远。这首诗以简约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祖国的深深思念,唤起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hōng qiū yuè èr shǒu
中秋月二首

yíng quē qīng míng wài, dōng fēng wàn gǔ chuī.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hé rén zhǒng dān guì, bù zhǎng chū lún zhī.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yuán pò shàng hán kōng, jiē yán sì hǎi tóng.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ān zhī qiān lǐ wài, bù yǒu yǔ jiān fēng.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作者信息

李峤 (共200首诗)

文章四友,苏李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

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但他历仕五朝,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继而又追随韦氏一党,其人品多受诟病。史家评价,贬抑居多。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