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二十四桥明月夜”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晚云高》

晚云高

贺铸 宋朝

秋尽江南叶未凋。

晚云高。

青山隐隐水迢迢。

接亭皋。

二十四桥明月夜,弭兰桡。

玉人何处教吹箫。

可怜宵。

诗词解读

晚云高翻译、赏析和诗意

《晚云高》是宋代贺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晚云高,

晚霞的云彩高悬在天空中,

青山隐隐,水迢迢,

远远的青山像隐约的虚影,水面弯弯曲曲地流淌着。

接亭皋,

在接亭皋的地方。

二十四桥明月夜,

二十四座桥上明亮的月光之夜,

弭兰桡,

停下了芦苇制成的小船。

玉人何处教吹箫,

美丽的女子在何处吹箫教人?

可怜宵。

可怜这夜晚。

诗词描绘了秋天即将过去,江南地区的叶子还未凋谢的景象。晚霞的云彩高悬在天空中,青山隐约可见,水面弯弯曲曲地流淌着,给人们带来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受。诗中提到了接亭皋,这是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接着,诗人描述了二十四座桥上明亮的月光之夜,船只停在芦苇制成的小船上。最后,诗人怀念起一个美丽的女子,不知道她在何处吹箫,夜晚的景色让人感到可怜。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情感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秋天的美丽景色和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典型的江南山水意象,描绘了青山、水面和晚霞的景色,以及夜晚的明月和小船停泊的情景。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展示了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爱情和温柔女子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以写景抒怀的方式展现了江南秋天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流畅的语言,诗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也使读者对江南秋天的景色和人文情怀产生共鸣与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wǎn yún gāo
晚云高

qiū jǐn jiāng nán yè wèi diāo.
秋尽江南叶未凋。
wǎn yún gāo.
晚云高。
qīng shān yǐn yǐn shuǐ tiáo tiáo.
青山隐隐水迢迢。
jiē tíng gāo.
接亭皋。
èr shí sì qiáo míng yuè yè, mǐ lán ráo.
二十四桥明月夜,弭兰桡。
yù rén hé chǔ jiào chuī xiāo.
玉人何处教吹箫。
kě lián xiāo.
可怜宵。

作者信息

贺铸 (共881首诗)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