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借月为光”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借月为光”出自清朝诗人赵执信的《萤火》

“不借月为光”的上一句是:虽缘草成质

“不借月为光”的下一句是:解识幽人意

萤火

赵执信 清朝

和雨还穿户,经风忽过墙。

虽缘草成质,不借月为光。

解识幽人意,请今聊处囊。

君看落空阔,何异大星芒。

诗词解读

萤火翻译、赏析和诗意

《萤火》是清代赵执信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和雨还穿户,

经风忽过墙。

虽缘草成质,

不借月为光。

解识幽人意,

请今聊处囊。

君看落空阔,

何异大星芒。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萤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虚幻、短暂的美好事物的思考和感悟。诗中的萤火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与自然界中的雨、风、月相互呼应,传递出一种对于世俗和虚幻之美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萤火的特点和行为,展现了其独特的生命力和美感。诗中的萤火穿过雨水滋润的窗户,经过墙壁被风吹拂,虽然它的光亮来自于草木的本质,却并不借助月亮的光芒。这种虚幻而短暂的存在使诗人产生了对于幽静之人心思的解读的兴趣,诗人请求这些幽静之人与他一同分享心中的感悟和思考。最后两句则以落空的广袤景象来比喻这些幽静之人的高洁和卓越,将他们与大而明亮的星芒相比,展现出一种超越常人的光彩。

整首诗词通过对萤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短暂而虚幻之美的思考和赞美,以及对于幽静之人内心世界的向往和解读。它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对于自然界的感悟,同时也传递出对于超越世俗的追求和对于高尚人格的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íng huǒ
萤火

hé yǔ hái chuān hù, jīng fēng hū guò qiáng.
和雨还穿户,经风忽过墙。
suī yuán cǎo chéng zhì, bù jiè yuè wèi guāng.
虽缘草成质,不借月为光。
jiě shí yōu rén yì, qǐng jīn liáo chù náng.
解识幽人意,请今聊处囊。
jūn kàn luò kōng kuò, hé yì dà xīng máng.
君看落空阔,何异大星芒。

作者信息

赵执信 (共3首诗)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