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不管离心苦”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胡笳不管离心苦”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渔家傲》

“胡笳不管离心苦”的上一句是:悔别情怀多感慕

“胡笳不管离心苦”的下一句是:犹喜清宵长数鼓

"胡笳不管离心苦"平仄韵脚

拼音:hú jiā bù guǎn lí xīn kǔ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渔家傲

欧阳修 宋朝

十月轻寒生晚暮。

霜华暗卷楼南树。

十二阑干堪倚处。

聊一顾。

乱山衰草还家路。

悔别情怀多感慕。

胡笳不管离心苦。

犹喜清宵长数鼓。

双绣户。

梦魂尽远还须去。

诗词解读

渔家傲翻译、赏析和诗意

《渔家傲》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十月轻寒生晚暮,

霜华暗卷楼南树。

十二阑干堪倚处,

聊一顾。

乱山衰草还家路,

悔别情怀多感慕。

胡笳不管离心苦,

犹喜清宵长数鼓。

双绣户。

梦魂尽远还须去。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家的生活场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十月的轻寒夜晚,诗人在渔家楼上,看到了南边的树上隐约可见的霜华。他倚在十二根阑干上,凝望着远方,只因一眼的相望。周围的山峦已经凋零,草木渐渐枯黄,渔家需要回家的路也已经显现。诗人对于离别的情感充满了后悔和思念。虽然胡笳声声,无法减轻离别带来的痛苦,但他仍然喜欢长夜中清晰的鼓声。最后,诗人意味深长地说,梦魂已经远离,但仍需继续前行。

赏析:

《渔家傲》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渔家人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中运用了许多意境描写,如十月轻寒、霜华暗卷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凉爽和深夜的宁静。诗人倚在十二根阑干上,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家的渴望和归途的期盼。胡笳声声的描写衬托出离别的苦痛,而对清宵长数鼓的喜爱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宁静夜晚的向往。最后一句“梦魂尽远还须去”,既暗示了诗人已经迈出了离别的步伐,也透露出对未来的不舍和未知的期待。

整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离别和思念的情感,同时融入了对家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情世故的感悟,诗人成功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这首诗词展示了欧阳修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之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欧阳修 (共1188首诗)

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