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有虞姬与郑君”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独有虞姬与郑君”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濠州七绝 虞姬墓》

"独有虞姬与郑君"平仄韵脚

拼音:dú yǒu yú jī yǔ zhèng jūn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濠州七绝 虞姬墓

苏轼 宋朝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诗词解读

濠州七绝 虞姬墓翻译、赏析和诗意

《濠州七绝 虞姬墓》是苏轼所作的一首七绝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帐下佳人拭泪痕,

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

独有虞姬与郑君。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濠州虞姬墓前的景象。诗人苏轼通过描写帐下佳人拭去泪痕和门前壮士高昂的气势,表达了对虞姬和郑君的敬佩和赞美。仓黄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象征着虞姬与郑君的音乐才华。诗人认为虞姬和郑君对君王的忠诚和才华不负君王的期望,他们在历史上独树一帜。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七言绝句形式展现了苏轼对虞姬和郑君的景仰之情。通过对帐下佳人和壮士的描写,诗人展示了他们的美丽与英勇,同时也突显了虞姬与郑君在众人中的独特性。诗中的仓黄象征着他们的音乐才华,进一步凸显了他们的非凡之处。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虞姬和郑君的敬仰和赞美之情。虞姬是春秋时期楚国君主屈原的妻子,她因屈原的身世遭受迫害而自杀,成为了古代文学中一个凄美的形象。郑君则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君主,他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有很高的成就。苏轼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敬佩,并赞扬了他们对君王的忠诚和才华。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词语和明快的节奏,展示了苏轼对虞姬和郑君的景仰之情。诗人以帐下佳人拭泪痕和门前壮士气如云的形象,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虽然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可能不如其他名臣或美人,但他们独特的才华和忠诚却使他们在苏轼心中独具价值。这首诗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通过对虞姬和郑君的描写,展现了苏轼对历史人物的敬佩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忠诚和才华的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áo zhōu qī jué yú jī mù
濠州七绝 虞姬墓

zhàng xià jiā rén shì lèi hén, mén qián zhuàng shì qì rú yún.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cāng huáng bù fù jūn wáng yì, dú yǒu yú jī yǔ zhèng jūn.
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作者信息

苏轼 (共3459首诗)

苏黄,三苏,苏辛,宋四家,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