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明月邀君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多情明月邀君共”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次韵送徐大正》

“多情明月邀君共”的上一句是:今年并海枣如瓜

“多情明月邀君共”的下一句是:无价青山为我赊

次韵送徐大正

苏轼 宋朝

(尝与余约卜邻于江淮间将赴登州同舟至山阳以诗见送留别)别时酒盏照灯花,知我归期渐有涯。

去岁渡江萍似斗,今年并海枣如瓜。

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价青山为我赊。

千首新诗一竿竹,不应空钓汉江槎。

诗词解读

次韵送徐大正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送徐大正》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别时酒盏照灯花,

知我归期渐有涯。

去岁渡江萍似斗,

今年并海枣如瓜。

多情明月邀君共,

无价青山为我赊。

千首新诗一竿竹,

不应空钓汉江槎。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送别徐大正的作品。徐大正和苏轼约定在江淮之间相聚,并一同乘舟到山阳,然后苏轼将以诗词表达送别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之情为主题,通过描绘别离时的场景和表达离别之情,展示了苏轼内心深处的感受。

首句描述了别离时的场景,酒盏的光照亮了灯花,创造出温馨而忧伤的氛围。第二句表达了苏轼对徐大正离去时间的感知,意味着别离的时刻逐渐临近,他们相聚的时光即将结束。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过去一年的离别经历。去年渡江时,水面上漂浮的萍蓬像星斗一般多,象征着别离的辛酸和离散的无奈;而今年他们将一同渡海,像西瓜一样紧密相连,暗示着他们的友谊更加紧密,离别的痛苦也更加深刻。

接着是表达了苏轼对徐大正的邀请和自己的心愿。明亮的月光象征着苏轼的多情,他邀请徐大正一同共赏月光,分享内心的情感。青山是无价之宝,苏轼以自己的名誉和诗才来换取这无价的青山,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追求。

最后两句是苏轼对自己写诗的态度的反思。他说自己有成千上万首新诗,就像一竿竹竿上挂满了鱼竿一样,但他不应该空钓汉江,即不应该只是自我陶醉于创作,而应该将诗词送到读者面前,与人分享交流。

这首诗词以别离为主题,通过描绘别离的场景和表达离别之情,展示了苏轼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创作态度,表达了对友谊和人际交往的珍视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苏轼 (共3459首诗)

苏黄,三苏,苏辛,宋四家,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