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眠胸中有千驷”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龙眠胸中有千驷”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次韵吴传正枯木歌》

次韵吴传正枯木歌

苏轼 宋朝

天公水墨自奇绝,瘦竹枯松写残月。

梦回疏影在东窗,惊怪霜枝连夜发。

生成变坏一弹指,乃知造物初无物。

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

龙眠居士本诗人,能使龙池飞霹雳。

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

龙眠胸中有千驷,不独画肉兼画骨。

但当与作少陵诗,或自与君拈秃笔。

东南山水相招呼,万象入我摩尼珠。

尽将书画散朋友,独与长铗归来乎。

诗词解读

次韵吴传正枯木歌翻译、赏析和诗意

这首诗是苏轼的《次韵吴传正枯木歌》,它描述了天空、自然和艺术的奇妙之处。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公水墨自奇绝,

瘦竹枯松写残月。

梦回疏影在东窗,

惊怪霜枝连夜发。

生成变坏一弹指,

乃知造物初无物。

古来画师非俗士,

妙想实与诗同出。

龙眠居士本诗人,

能使龙池飞霹雳。

君虽不作丹青手,

诗眼亦自工识拔。

龙眠胸中有千驷,

不独画肉兼画骨。

但当与作少陵诗,

或自与君拈秃笔。

东南山水相招呼,

万象入我摩尼珠。

尽将书画散朋友,

独与长铗归来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天空和自然景观的美丽,以及艺术的力量和创造力。苏轼通过对水墨、竹子、松树和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天地间奇妙景象的独特之处。他觉醒于梦中,看到了窗外稀疏的月影,惊奇于霜枝在夜间的生长。

诗中提到"生成变坏一弹指",意味着在一瞬间,一切都可以变得不再完整,从而认识到宇宙最初是没有任何事物的。苏轼认为,古代的画家不仅仅是普通的士人,他们的灵感和创造力与诗人一样出色,画家的艺术作品和诗人的诗篇都是由灵感而生。

诗中提到龙眠居士,指的是文人画家龙眠,他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使龙池飞扬、霹雳交加。虽然诗人自己不擅长绘画,但他的诗眼同样能够洞察出艺术之美。龙眠不仅仅描绘了物体的外貌,还能将灵魂和骨髓表现出来。

苏轼建议自己与龙眠合作,或者自己拿起画笔写下少陵诗。他希望通过诗歌和绘画,将东南山水的景色吸引到自己的心中,使万象都进入他的心灵之珠。他希望与其他朋友分享他的书画作品,但他也愿意独自与长铗(指吴传正,另一位文人画家)归来。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天地之美和艺术创造力的赞叹。他通过对自然景观和艺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宇宙生成与变化的思考,以及对画家与诗人创作灵感的共同来源的理解。

诗中的意象多样而富有张力,如天公水墨、瘦竹枯松、残月和霜枝等,展现了苏轼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感叹。他通过将画家龙眠的才华与自己的诗眼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艺术多样性和互补性的认可。

整首诗体现了苏轼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力。他通过对画家的赞美和对自己与之合作的渴望,展示了对艺术合作和交流的渴望。最后,他表达了与朋友分享自己的艺术作品,同时也愿意独自享受艺术之美的情感。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对于自然景观和艺术创造力的描绘,以及对艺术家的赞美和对艺术交流的渴望。苏轼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展示了他对于天地之美和艺术创作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词充满了对于自然与艺术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苏轼对于合作和交流的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苏轼 (共3459首诗)

苏黄,三苏,苏辛,宋四家,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