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与蹙罗装宝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天与蹙罗装宝髻”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次韵任道食荔支有感三首》

"天与蹙罗装宝髻"平仄韵脚

拼音:tiān yǔ cù luó zhuāng bǎo jì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八霁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次韵任道食荔支有感三首

黄庭坚 宋朝

舞女荔支熟虽晚,临江照影自恼公。

天与蹙罗装宝髻,更挼猩血染殷红。

诗词解读

次韵任道食荔支有感三首翻译、赏析和诗意

这首诗词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次韵任道食荔支有感三首》之一。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舞女荔支熟虽晚,

尽管荔支已经成熟,

但是舞女仍在晚间表演,

这让我感到有些沮丧。

临江照影自恼公。

我在江边照着自己的影子,

心中感到自愧不如。

(注:恼公指自嘲为官吏)

天与蹙罗装宝髻,

上天赐予她华丽的罗装,

她的头饰上佩戴着珍宝,

(注:蹙罗指质地柔软、褶皱的丝织品)

更挼猩血染殷红。

更加添上猩红的颜色。

(注:挼,音tuó,指涂抹)

这首诗词表达了黄庭坚对荔支舞女的感叹与思考。诗人看到舞女在晚间演出,尽管荔支已经成熟,但仍感到沮丧,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逝去。在江边照镜时,黄庭坚自愧不如,感到自己的平庸和无足轻重。然而,他也注意到舞女头上的华丽饰物,象征着她的身份地位和美丽。最后一句描述了舞女再添加猩红色的颜料,使得她更加艳丽夺目。

整首诗以荔支舞女为主题,通过描写舞女的形象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的赞美。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使得舞女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示了黄庭坚细腻的观察力和对生命瞬息即逝的深刻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黄庭坚 (共2393首诗)

苏黄,宋四家,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