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边”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万里长江边”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送高司直寻封阆州》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

杜甫 唐朝

丹雀衔书来,暮栖何乡树。

骅骝事天子,辛苦在道路。

司直非冗官,荒山甚无趣。

借问泛舟人,胡为入云雾。

与子姻娅间,既亲亦有故。

万里长江边,邂逅一相遇。

长卿消渴再,公干沉绵屡。

清谈慰老夫,开卷得佳句。

时见文章士,欣然澹情素。

伏枕闻别离,畴能忍漂寓。

良会苦短促,溪行水奔注。

熊罴咆空林,游子慎驰骛。

西谒巴中侯,艰险如跬步。

主人不世才,先帝常特顾。

拔为天军佐,崇大王法度。

淮海生清风,南翁尚思慕。

公宫造广厦,木石乃无数。

初闻伐松柏,犹卧天一柱。

我瘦书不成,成字读亦误。

为我问故人,劳心练征戍。

诗词解读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翻译、赏析和诗意

丹雀衔书来,晚上住在哪里树。

骅骝侍奉天子,辛辛苦苦在路上。

司直非冗官,天目山很无趣。

请问这船人,为什么进入云雾。

与您姻亲之间,既然父母也有原因。

万里长江边,邂逅一相遇。

长卿糖尿病再,刘桢沉绵多次。

清谈安慰老人,打开卷得好句。

时见文章之士,欣然满足真情。

伏在枕头上听说分离,谁能忍受漂泊寓居。

良会痛苦短促,溪行水奔流。

熊罴阻挡空林,在子慎驰骋。

往西拜见巴中侯,艰险如走路。

主人不世人才,先帝常常特别回顾。

拔为天军佐,崇大王法度。

淮海生清风,南翁还思念。

公宫建造大厦,树木就没有了。

起初听说伐松柏,就像躺在天一柱。

我瘦写不成,成字读也错。

替我问朋友,用心训练戍守。

* 此部分翻译来自Baidu,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