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如美人”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春兰如美人”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题杨次公春兰》
"春兰如美人"平仄韵脚
拼音:chūn lán rú měi rén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题杨次公春兰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诗词解读
题杨次公春兰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杨次公春兰》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春兰的画面,通过对春兰的形容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春兰为主题,通过对春兰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对美的敏感和对艺术的追求。首两句"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将春兰比作美人,意味着春兰的美丽令人心生敬慕,不需要人们采摘,自然散发出香气。这种美丽的形象融入了自然的纯真和自然的态度。
接下来两句"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表达了苏轼对春兰美丽形象的追求,他希望通过绘画的方式将春兰的美丽保存下来,补充《离骚》这首著名的古代诗篇中所描绘的美景。
最后两句"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则表达了苏轼对春兰的敬重之情。他认为春兰的美丽超越了凡俗,如同神灵一般,因此不敢戴上冠冕和珠宝来与之相媲美。
整首诗词以春兰为主题,通过对春兰美丽的描绘和对美的追求,展示了苏轼对自然之美和艺术的热爱。同时,诗词中融入了对神秘与高贵的追求,使得整首诗具有深远的意境和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