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蓬蒿共一丘”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满眼蓬蒿共一丘”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清明》

清明

黄庭坚 宋朝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螫,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诗词解读

清明翻译、赏析和诗意

《清明》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垅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螫,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诗意:

《清明》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明节的景象,表达了黄庭坚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触动。诗中虽然以清明节为题材,但通过对节日景象的描绘,展示了作者的忧思和对人生的反思。诗中通过对雷雨的描述,暗喻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困境,揭示了人们在世俗纷扰中的痛苦和苦衷。通过描述人们的祭祀行为,表达了人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和社会地位的焦虑。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智慧和才能的赞叹,以及对人生不同命运的思考。

赏析:

1. 雅致的意境:诗中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描绘雷雨、野田、郊原等景象,创造出一幅清新雅致的自然景观。描绘草木柔软、桃李笑靥等形象,给人以春天的美好感受。

2. 表达人生哲理:诗中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人生命运的反思,表达了对名利之外价值的思考。诗人通过贤愚千载的提问,表达了对智慧和才能的赞叹,强调了人生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功名利禄,而在于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理。

3. 对比的手法:诗中通过对清明节和人们的祭祀行为的对比,突出了现实社会的世俗和虚荣,以及人们内心的矛盾和迷茫。通过满眼蓬蒿共一丘的描述,表达了人们在社会的浮沉中最终归于平等的命运。

总体上,黄庭坚的《清明》以清新的意境和深刻的哲思,通过描绘清明节的景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和触动,使读者思考人生的真谛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黄庭坚 (共2393首诗)

苏黄,宋四家,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