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真人居”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来访真人居”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题许宣平庵壁(见诗话类编)》

"来访真人居"平仄韵脚

拼音:lái fǎng zhēn rén jū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六鱼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题许宣平庵壁(见诗话类编)

李白 唐朝

我吟传舍咏,来访真人居。

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

窥庭但萧瑟,倚杖空踌躇。

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馀。

诗词解读

题许宣平庵壁(见诗话类编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许宣平庵壁(见《诗话类编》)》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提到了李白对于许宣平庵的壁画的观赏和思考。

译文如下:

我吟传舍咏,来访真人居。

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

窥庭但萧瑟,倚杖空踌躇。

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馀。

诗中首先描述了自己在传舍之间吟咏,在许宣平庵前来访真人的居所。接着,他描述了庵外的烟岭迷离,山峦高耸,掩盖了真人的足迹,而天空中的云雾则笼罩了遥远的虚空。诗人透过庵的门窗,只能看到庭院的冷萧和凄寂,他倚着拐杖感到空虚和犹豫。最后,他认为真人象征的鹤化身成辽远的天空,在千年之后将会归宿。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许宣平庵的壁画的观察和思索。壁画创造了一个离世的意境,山峦、云雾、庭院的景色都展现出一种清冷和凄美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景物和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他背靠着拐杖,默默地凝视着这幅画,恍惚间仿佛看到了真人在其中。同时,他也意识到了人生的短暂和虚无,以及自己的一种无所适从的境地。最后,他将真人与一只鹤联系在一起,认为真人也像是一只化身为天空的鹤,在千年之后将归宿到更高的境界中。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李白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对景物和身处境地的观察,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如梦幻般的感慨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诗人的情感自然而真实,展现了他独特的思想和艺术。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tí xǔ xuān píng ān bì jiàn shī huà lèi biān
题许宣平庵壁(见《诗话类编》)

wǒ yín chuán shě yǒng, lái fǎng zhēn rén jū.
我吟传舍咏,来访真人居。
yān lǐng mí gāo jī, yún lín gé tài xū.
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
kuī tíng dàn xiāo sè, yǐ zhàng kōng chóu chú.
窥庭但萧瑟,倚杖空踌躇。
yìng huà liáo tiān hè, guī dāng qiān suì yú.
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馀。

作者信息

李白 (共981首诗)

大李杜,酒中八仙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