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女儿名莫愁”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洛阳女儿名莫愁”出自南北朝诗人萧衍的《莫愁歌》

莫愁歌

萧衍 南北朝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诗词解读

莫愁歌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莫愁歌》的中文译文:

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

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

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

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

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

平头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

恨不嫁与东家王。

《莫愁歌》诗意和赏析:

《莫愁歌》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朝宫廷乐府诗的代表作之一,由萧衍所作。诗以描写洛阳女子莫愁为主线,展现了她的嫁娶和生活经历,表达了人生富贵、婚姻和命运的无奈与遗憾。

首先,诗歌以一种流畅的叙事方式描述了莫愁的成长经历:从十三岁开始,她就擅长织绮;十四岁时在南陌头采桑;十五岁嫁给了卢家;十六岁生下了儿子阿侯。通过这一系列的描述,诗人展示了女子在传统社会中成年、嫁娶和生育的一般过程。

其次,诗中展示了莫愁嫁入卢家的幸福生活。卢家兰室桂为梁,家中散发着郁金、苏合的香气。莫愁佩戴着十二行金钗,脚下穿着五文章的丝履。这里用花草的名字象征美好,表达了莫愁的富贵和幸福。

然而,最后两句诗表明了莫愁内心的遗憾和矛盾。她纵然生活富贵,响应着传统妇女的富贵梦想,但她仍然感到不满,内心渴望能嫁给东家的王子。这种欲望和追求富贵的心态,展示了她矛盾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以叙事的方式,通过描写女子的成长经历和婚姻生活,展示了女子在传统社会中的命运和矛盾。诗中运用了花草的象征和婚姻富贵的向往,表达了人对于富贵和幸福的追求,同时也呈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不可调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mò chóu gē
莫愁歌

hé zhōng zhī shuǐ xiàng dōng liú,
河中之水向东流,
luò yáng nǚ ér míng mò chóu.
洛阳女儿名莫愁。
mò chóu shí sān néng zhī qǐ,
莫愁十三能织绮,
shí sì cǎi sāng nán mò tóu.
十四采桑南陌头。
shí wǔ jià wèi lú jiā fù,
十五嫁为卢家妇,
shí liù shēng ér zì ā hóu.
十六生儿字阿侯。
lú jiā lán shì guì wèi liáng,
卢家兰室桂为梁,
zhōng yǒu yù jīn sū hé xiāng.
中有郁金苏合香。
tóu shàng jīn chāi shí èr xíng,
头上金钗十二行,
zú xià sī lǚ wǔ wén zhāng.
足下丝履五文章。
shān hú guà jìng làn shēng guāng,
珊瑚挂镜烂生光,
píng tóu nú zi tí lǚ xiāng.
平头奴子提履箱。
rén shēng fù guì hé suǒ wàng,
人生富贵何所望,
hèn bù jià yǔ dōng jiā wáng.
恨不嫁与东家王。

作者信息

萧衍 (共105首诗)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萧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南齐丹阳尹萧顺之之子。

南齐时,萧衍历任东阁祭酒、黄门侍郎、雍州刺史等职,两次参与抵御北魏,颇受齐明帝宠待。永元二年(500年),萧衍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并拥立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中兴二年(502年),萧衍接受萧宝融的“禅位”,建立南朝梁。

萧衍统治初期,尚能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有所纠正。他为了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但对门阀世族,萧衍一改前例,尽可能地恢复他们尊崇的地位,并对尽量授予宗室诸王实权。

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他在位晚期,随着功成业就、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年八十六。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

萧衍博通文史,曾钦令编《通史》六百卷,并亲自撰写赞序。他才思敏捷,文笔华丽,所作的千赋百诗,其中不乏名作。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