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岛远难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仙岛远难依”出自唐朝诗人李峤的《桥》

李峤 唐朝

乌鹊填应满,黄公去不归。

势疑虹始见,形似雁初飞。

妙应七星制,高分半月辉。

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

诗词解读

桥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桥》的中文译文如下:

乌鹊填应满,黄公去不归。

势疑虹始见,形似雁初飞。

妙应七星制,高分半月辉。

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桥的景象,以及桥的形态和美感。诗中的“乌鹊”指的是黑色的乌鸦,“填应满”表示桥上的乌鸦足够多,形成了一片乌云。而“黄公去不归”则意味着桥上渡过的人们再也无法回来。

接下来,诗人用“势疑虹始见,形似雁初飞”来形容桥的造型。他认为桥的形状宛如刚刚出现的彩虹,又好像开始飞翔的大雁。

诗中接着提到了“妙应七星制,高分半月辉”。这句话强调了桥的美妙和宏伟。桥的形状完美地顺应了七颗星星的排列,又高耸似半圆的月亮。

最后两句“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表达了桥的独立和遥远。秦王构筑的桥梁,却没有人停留,仙人居住的岛屿也难以依托桥的连接。

整首诗以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座桥的景象,并通过对桥的形态和美感的描述,呈现出桥的宏伟和独特之处。同时,诗中也暗示了桥的存在是为了连接两个不同的世界,人们在桥上匆匆而过,注定无法停留。整首诗情感深邃,寓意深刻,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李峤 (共200首诗)

文章四友,苏李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

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但他历仕五朝,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继而又追随韦氏一党,其人品多受诟病。史家评价,贬抑居多。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