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菱寒刺上”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采菱寒刺上”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采菱寒刺上”的上一句是:衰荷且映空

“采菱寒刺上”的下一句是:蹋藕野泥中

"采菱寒刺上"平仄韵脚

拼音:cǎi líng hán cì shàng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二养  (仄韵) 去声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杜甫 唐朝

北池云水阔,华馆辟秋风。

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

采菱寒刺上,蹋藕野泥中。

素楫分曹往,金盘小径通。

萋萋露草碧,片片晚旗红。

杯酒沾津吏,衣裳与钓翁。

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

摇落关山思,淹留战伐功。

严城殊未掩,清宴已知终。

何补参卿事,欢娱到薄躬。

诗词解读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翻译、赏析和诗意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郑公一同在北池秋晚欣赏景色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中文译文:

北池云水广阔,华馆迎着秋风。孤独的鹤停在水边,凋零的荷花映照在空中。采摘着寒冷的菱藻,踏踩在野生的泥土中。素色的船桨分出涟漪,金色的盘子小径通向远处。茂盛的露草碧绿欲滴,飘落的晚霞如火红。杯酒犹沾湿了官吏的衣裳,衣着华丽的钓者和喜悦的垂钓老人。异国初现美丽的菊花,故土同样有高耸的桐树。摇曳的关山牵起了思绪,留连的战功和征战的记忆。城楼仍然严防武装,宴会已经即将结束。如何能弥补中央政务,欢娱也只能到此为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秋天北池的景色,通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和过去的思考。整首诗通过描写北池的景色和其中的人物,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以景寄情”的效果。

首节描绘了北池的宏阔景象,揭示了秋风、云水、华馆等元素。孤鹤和凋零的荷花映衬出季节的变迁,营造出一幅秋意渐浓的画面。

接着,诗人写道采菱藻和蹋藕泥,以简洁的笔触展现了采摘和行走的情景,增加了写实感。

后部分描述了金盘小径、露草和晚旗,以及不同人群的画面。官吏们的衣袂沾湿于酒杯,与喜悦的钓者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生境遇的鲜明对比。

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异国初现的菊花和故土上的高桐都唤起了诗人对远方和故乡的思念。摇曳的关山牵引着他的情感,战争的回忆与城楼的严防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诗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人生的欢愉进行了思考,以及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清新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北池的景色,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过去和未来的深刻感慨,呈现出一幅充满哲理、情感和画面感的诗歌作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péi zhèng gōng qiū wǎn běi chí lín tiào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běi chí yún shuǐ kuò, huá guǎn pì qiū fēng.
北池云水阔,华馆辟秋风。
dú hè yuán yī zhǔ, shuāi hé qiě yìng kōng.
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
cǎi líng hán cì shàng, tà ǒu yě ní zhōng.
采菱寒刺上,蹋藕野泥中。
sù jí fēn cáo wǎng, jīn pán xiǎo jìng tōng.
素楫分曹往,金盘小径通。
qī qī lù cǎo bì, piàn piàn wǎn qí hóng.
萋萋露草碧,片片晚旗红。
bēi jiǔ zhān jīn lì, yī shang yǔ diào wēng.
杯酒沾津吏,衣裳与钓翁。
yì fāng chū yàn jú, gù lǐ yì gāo tóng.
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
yáo luò guān shān sī, yān liú zhàn fá gōng.
摇落关山思,淹留战伐功。
yán chéng shū wèi yǎn, qīng yàn yǐ zhī zhōng.
严城殊未掩,清宴已知终。
hé bǔ cān qīng shì, huān yú dào báo gōng.
何补参卿事,欢娱到薄躬。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