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中百万家”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长安城中百万家”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秋夜闻笛》

“长安城中百万家”的上一句是:一夜愁杀湘南客

“长安城中百万家”的下一句是:不知何人吹夜笛

秋夜闻笛

岑参 唐朝

天门街西闻捣帛,一夜愁杀湘南客。

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吹夜笛。

诗词解读

秋夜闻笛翻译、赏析和诗意

《秋夜闻笛》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中听到的笛声,诗情凄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天门街西闻捣帛,

一夜愁杀湘南客。

长安城中百万家,

不知何人吹夜笛。

诗意在于描述诗人夜晚在长安城内听到的远处的笛声。第一句“天门街西闻捣帛”,描述了诗人在天门街西边听到的如同捣打布料般的声音。第二句“一夜愁杀湘南客”,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忧伤,这种情绪几乎要将游离于故乡的湘南游客感染成一种情绪。最后两句“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吹夜笛”,表达了诗人对城中的百万家庭、城市中的居民不知道谁在演奏这支夜笛的好奇和思考。

这首诗把镇定的夜色中一个环境声音和诗人的愁绪相结合,意境独特而深远。笛声从远方传来,寂静悠远,令人感到无处安放的孤寂感。通过这首诗,诗人抓住了独自远游在外的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忧伤,表达了他对长安城的孤独和感慨。

整体上,这首诗抓住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并通过描述夜晚笛声的方式,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忧伤。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简洁的词语,创造了一种凄美而孤独的氛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岑参 (共385首诗)

高岑,四大边塞诗人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