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此山中”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只在此山中”出自宋朝诗人张炎的《一萼红(束季博园池,在平江文庙前)》

“只在此山中”的下一句是:人倚虚阑唤鹤

一萼红(束季博园池,在平江文庙前)

张炎 宋朝

舣孤篷。

正丛篁护碧,流水曲池通。

伛偻穿岩,纡盘寻径,忽见倒影凌空。

拥一片、花阴无地,细看来、犹带古春风。

胜事园林,旧家陶谢,诗酒相逢。

眼底烟霞无数,料神仙即我,何处崆峒。

清气分来,生香不断,洞户自有云封。

认奇字、摩挲峭石,聚万景、只在此山中。

人倚虚阑唤鹤,月白千峰。

诗词解读

一萼红(束季博园池,在平江文庙前)翻译、赏析和诗意

《一萼红(束季博园池,在平江文庙前)》是宋代张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孤篷停在船上。

绿色的竹丛环护着碧绿的流水,蜿蜒曲折地通向池塘。

弯腰穿过岩石,曲折盘旋寻找小径,忽然看到倒影悬浮在空中。

一片花阴拥挤,没有一寸空地,细细观看,仿佛带有古老的春风。

胜景中有园林景色,旧时家宅已经陶醉,诗与酒交汇相逢。

眼前有无数的云雾和霞光,感觉自己就是神仙,不知道何处是崆峒。

清新的气息分散开来,芳香不断,洞门自然有云雾封闭。

辨别奇异的字形,摩挲峭石,聚集万种景色,只在这座山中。

人靠在空栏杆上呼唤仙鹤,月光洒在千峰之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和园林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向往。

诗词以描写船上停泊的孤篷作为开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的环境中。接着,诗人描绘了绿色的竹丛环护着碧绿的流水,形成一幅宜人的景色。通过曲折的水道,流水通向池塘,给人一种流动的感觉。

诗人通过描写人物行走的动作,如穿越岩石、寻找小径,表现出一种游走于自然之间的自由感。在这个过程中,诗人忽然看到倒影悬浮在空中,给人一种超越现实的错觉,增加了诗词的神秘感。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一片花阴拥挤的景象,形容了园林中花朵繁茂的景色。细细观看,仿佛带有古老的春风,给人以怀旧之感。

诗词的后半部分描绘了胜景中的园林和诗与酒的交融。诗人感叹眼前的云雾和霞光无数,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神仙,不知道仙境在何处。清新的气息分散开来,芳香不断,洞门自然有云雾封闭,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

诗人细致地辨别奇异的字形,摩挲峭石,聚集万种景色,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触动。最后,诗人通过人倚虚栏呼唤仙鹤、月光洒在千峰之上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超脱的氛围。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描写为主,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意象的堆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超越尘世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于人生的思考,诗人试图通过与自然的交融来寻找心灵的宁静和超越。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一萼红(束季博园池,在平江文庙前)》通过丰富的自然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超越尘世的向往之情。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媒介,借以抒发对人生和心灵的思考,营造出一种清幽、超脱的氛围,给读者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张炎 (共300首诗)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

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