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信音稀”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天涯海角信音稀”出自宋朝诗人朱敦儒的《临江仙》

“天涯海角信音稀”的下一句是:梦回辽海北

临江仙

朱敦儒 宋朝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

天涯海角信音稀。

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今春还听杜鹃啼。

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诗词解读

临江仙翻译、赏析和诗意

《临江仙》是宋代文学家朱敦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直自凤凰城破后,

擘钗破镜分飞。

天涯海角信音稀。

梦回辽海北,

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

如何不见人归。

今春还听杜鹃啼。

年年看塞雁,

一十四番回。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边疆景象和离散的悲愁情感。诗人以凤凰城的破败、钗子和镜子的分离作为开端,表达了故乡的破碎和亲人的离散。他感叹在天涯海角,亲人之间的音信很难相通。在梦中回到辽海北方,诗人的魂魄却断裂于玉关西边。月圆时分,星星散开;但为何人们归来的身影却难以寻觅。诗人表示,即便是今春,他仍听到杜鹃的啼声。每年都会看到塞上的候鸟,但其中有十四次归程。这些描写折射出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临江仙》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期边疆困境的感慨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凤凰城的破碎、钗子和镜子的分离等象征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战乱带来的伤痛和离散。通过天涯海角、辽海北方和玉关西边的意象,诗人展示了他与亲人之间的距离和难以逾越的障碍。月解重圆、星解聚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归来的期盼与失望。最后,杜鹃的啼声和塞雁的归程,暗示着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牵挂与思念。这首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通过景物描写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和对归乡之路的期盼,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朱敦儒 (共246首诗)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