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竹俱空”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心与竹俱空”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偶题阁下厅》

"心与竹俱空"平仄韵脚

拼音:xīn yǔ zhú jù kōng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仄韵) 去声一送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偶题阁下厅

白居易 唐朝

静爱青苔院,深宜白发翁。

貌将松共瘦,心与竹俱空。

暖有低檐日,春多扬幕风。

平生闲境界,尽在五言中。

诗词解读

偶题阁下厅翻译、赏析和诗意

《偶题阁下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偶然在阁下厅里题字,

静静地爱着那青苔覆盖的院子,

深深地宜慰那白发苍苍的老人。

他的容貌像松树一样瘦削,

他的内心像竹子一样空灵。

温暖的阳光洒在低矮的屋檐下,

春天充满了微风拂动的帘幕。

我平生的悠闲境界,

完全表现在这五言诗中。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在阁下厅中的偶然心境和感悟。诗人静静地喜爱着阁下厅中被青苔覆盖的院子,他深深地理解并欣赏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的容貌苍瘦如同松树,内心空灵如同竹子。阳光透过低矮的屋檐洒在室内,春天中微风吹动着帘幕。诗人认为自己一生的闲适境界完美地表现在这五言诗中。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阁下厅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悟与情感。首句“静爱青苔院”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阁下厅中青苔覆盖的院子的静静喜爱之情。接着,诗人以“深宜白发翁”形容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表达了对老人智慧和人生经历的敬佩之情。

下文中,“貌将松共瘦,心与竹俱空”运用了对松树和竹子的比喻,将老人的外貌和内心状态与自然界中的松树和竹子相联系,突出了老人的瘦削和内心的空灵。

暖阳洒在低矮的屋檐下,春天中微风拂动帘幕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氛围。这种景象与诗人平生的闲适境界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尽在五言中”是对整首诗的总结,五言古诗以其简洁明快的形式,完美地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感悟,体现了白居易的才华和诗歌写作风格。

总的来说,《偶题阁下厅》通过对阁下厅中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展现了白居易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才华横溢的诗词创作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白居易 (共2741首诗)

元白,刘白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