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湿高城”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细雨湿高城”出自宋朝诗人陈与义的《春雨》

“细雨湿高城”的上一句是:孤莺啼永昼

“细雨湿高城”的下一句是:扰扰成何事

"细雨湿高城"平仄韵脚

拼音:xì yǔ shī gāo chéng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春雨

陈与义 宋朝

花尽春犹冷,羁心只自惊。

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

扰扰成何事,悠悠送此生。

蛛丝闪夕霁,随处有诗情。

诗词解读

春雨翻译、赏析和诗意

《春雨》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与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花尽春犹冷,

羁心只自惊。

孤莺啼永昼,

细雨湿高城。

扰扰成何事,

悠悠送此生。

蛛丝闪夕霁,

随处有诗情。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细雨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的感慨。春天已经过去,花儿已经凋谢,但天气仍然寒冷,这使诗人感到惊讶和失望。在雨中,孤独的知更鸟不停地啼叫,仿佛永不停息。细雨滋润着高城,给人以潮湿的感觉。

诗人思索着生活的琐事和烦恼,感到困扰,不知如何是好。他认为人生无常,如此漫长的旅途,就这样悠悠地度过了。然而,在夕阳的余晖中,蛛丝闪烁着微光,诗情随处可见。这暗示着诗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仍能发现美的存在,让他感到安慰和欣慰。

赏析:

《春雨》通过描绘春天的细雨和一系列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思索。诗中的花尽春冷、孤莺啼永昼以及细雨湿高城等形象描写,传递出一种凄凉和无奈的情感。诗人感到困扰和迷茫,对于生活的意义和存在感产生了思考。

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沉浸在困惑和消沉之中,而是通过描写夕阳余晖中闪烁的蛛丝,表达了对于诗意和美的追求。这种寻找美的态度使得诗人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安慰和欣慰,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于美的追求。它既反映了生活的无常和不可控,又表达了人们在困惑和迷茫中仍能寻找到诗意和希望的力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陈与义 (共653首诗)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