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清两京道”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今日时清两京道”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

"今日时清两京道"平仄韵脚

拼音:jīn rì shí qīng liǎng jīng dào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九皓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

杜甫 唐朝

去年行宫当太白,朝回君是同舍客。

同心不减骨肉亲,每语见许文章伯。

今日时清两京道,相逢苦觉人情好。

昨夜邀欢乐更无,多才依旧能潦倒。

诗词解读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翻译、赏析和诗意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去年行宫当太白,

朝回君是同舍客。

同心不减骨肉亲,

每语见许文章伯。

今日时清两京道,

相逢苦觉人情好。

昨夜邀欢乐更无,

多才依旧能潦倒。

诗意:

这首诗词描写了杜甫与秦少公在阌乡相遇时的情景。诗人首先回忆了去年在行宫时的经历,当时他们是同为客人,住在一起。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心意相通,情谊不亚于骨肉亲人。每次交谈,秦少公总是赞赏杜甫的才华。而今天,时光流转,他们在两京的路上相逢,深感人情美好,然而杜甫却感到相聚的喜悦之余,又有些沮丧。虽然昨晚有人邀请他们共享快乐,但他却仍然以多才的文人身份,感到自己依旧处于困顿之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杜甫与秦少公的友谊和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诗人通过回忆过去与秦少公的相处,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秦少公对杜甫才华的崇敬。诗人选择了行宫和两京的不同时期,凸显了时光流转的变化,以及在不同环境下人情的善良。然而,诗人在描述相逢的喜悦之余,却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安和困惑。他以自己多才的身份,感叹自己的境遇仍然困顿,未能摆脱困顿的状态。整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入思索和对境遇的矛盾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ì zèng wén xiāng qín shǎo gōng duǎn gē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

qù nián xíng gōng dāng tài bái, cháo huí jūn shì tóng shě kè.
去年行宫当太白,朝回君是同舍客。
tóng xīn bù jiǎn gǔ ròu qīn,
同心不减骨肉亲,
měi yǔ jiàn xǔ wén zhāng bó.
每语见许文章伯。
jīn rì shí qīng liǎng jīng dào, xiāng féng kǔ jué rén qíng hǎo.
今日时清两京道,相逢苦觉人情好。
zuó yè yāo huān lè gèng wú, duō cái yī jiù néng liáo dǎo.
昨夜邀欢乐更无,多才依旧能潦倒。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