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居梓州”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一年居梓州”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去蜀》

“一年居梓州”的上一句是:五载客蜀郡

“一年居梓州”的下一句是:如何关塞阻

去蜀

杜甫 唐朝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诗词解读

去蜀翻译、赏析和诗意

去蜀五载客,一年住梓州。

如何关塞阻,幻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无须泪长流。

译文:

我在蜀地旅行了五年,又在梓州住了一年。

山河壮丽,但关塞使旅途艰难,好像是在游览潇湘山水。

我已经年老发黄,跟着白鸥飞翔的模样一样憔悴。

不管是安逸还是危难,重要的大臣们都在,不需要流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杜甫在蜀地的旅行经历以及心境。诗中表达了作者旅行时遇到的艰辛和周围环境的壮丽景色,但也意味着旅行带来的疲惫和岁月的流逝。作者提到自己已经年老发黄,残生如同飞翔的白鸥般疲惫不堪。然而,在这种困境中,作者也提到了大臣们的存在,暗示着国家政权的稳定。通过将个人遭遇与国家政权联系在一起,诗词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坚定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写出了旅行中的心境,凸显了作者对政治和子民的关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ù shǔ
去蜀

wǔ zài kè shǔ jùn, yī nián jū zǐ zhōu.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rú hé guān sài zǔ, zhuǎn zuò xiāo xiāng yóu.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shì shì yǐ huáng fà, cán shēng suí bái ōu.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ān wēi dà chén zài, bù bì lèi cháng liú.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