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何寂寞”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故人何寂寞”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宿京江口期刘昚虚不至》

“故人何寂寞”的上一句是:城高寒气昏

“故人何寂寞”的下一句是:久已乖清言

宿京江口期刘昚虚不至

王昌龄 唐朝

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

风静夜潮满,城高寒气昏。

故人何寂寞,久已乖清言。

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诗词解读

宿京江口期刘昚虚不至翻译、赏析和诗意

《宿京江口期刘昚虚不至》

霜天起长望,

残月生海门。

风静夜潮满,

城高寒气昏。

故人何寂寞,

久已乖清言。

明发不能寐,

徒盈江上尊。

译文:

在霜天起来长久望着,

残月升起在海门。

风静潮水满溢的夜晚,

城堡高耸着冰冷的气息昏暗。

故人何其寂寞,

许久以来已偏离清雅之言。

明亮的发将无法入睡,

只能空盈江边的酒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寞、冷清的夜晚。诗人在霜天里远望着残月升起在海门,描述了风静潮水满溢的夜晚,也表达了城堡高耸冷清的气息。诗中提到了故人寂寞和乖离清雅之言,暗示着诗人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事的不满和疏离。

赏析:

王昌龄是唐代最有才华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多以婉约、深情著称。《宿京江口期刘昚虚不至》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寞、冷清的夜晚,通过悲凉的景象和孤独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失落之情。诗中的长句运用了许多修饰词和比喻,如“霜天”、“残月”、“海门”、“风静夜潮满”等,使整首诗画面感强烈,意境深远。最后两句“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虽只有短短几个字,却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事的不满,既有情感的寄托,又有哲理的启示。整首诗以温婉细腻的文辞展示了作者内心寂寞的情感,给人一种思索的空灵之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ù jīng jiāng kǒu qī liú shèn xū bù zhì
宿京江口期刘昚虚不至

shuāng tiān qǐ zhǎng wàng, cán yuè shēng hǎi mén.
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
fēng jìng yè cháo mǎn, chéng gāo hán qì hūn.
风静夜潮满,城高寒气昏。
gù rén hé jì mò, jiǔ yǐ guāi qīng yán.
故人何寂寞,久已乖清言。
míng fā bù néng mèi, tú yíng jiāng shàng zūn.
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作者信息

王昌龄 (共210首诗)

四大边塞诗人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