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胜事可肠断”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阆中胜事可肠断”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阆水歌》

阆水歌

杜甫 唐朝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诗词解读

阆水歌翻译、赏析和诗意

《杜臆》:江源出陕西凤县嘉陵谷,经广元、昭化过剑州,至保宁府,其曰阆水、巴水、渝水、汉水、皆此江之异名。

  嘉陵江色何所似①?石黛碧玉相因依②。正怜日破浪花出③,更复春从沙际归④。巴童荡桨欹侧过⑤,水鸡衔鱼来去飞⑥。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⑦。

  (此咏阆水之胜,亦在六句分别景情。水兼黛碧,清绿可爱也。日出阆中,照水加丽,春回沙际,映水倍妍。桨欹侧,江流急也。鸟来去,江波静也。肠可断,中原未归。天下稀,胜地堪玩。【张汸注】公当远离之时,而不失山水之乐,亦足见其处困而亨矣。《杜臆》:阆中胜事,总结上文,而赞云可肠断,犹赞韦曲之花,而曰恼杀人也。)

  ①《寰宇记》:嘉陵水,一名西汉水,又名阆中水。【钱笺】《水经注》:汉水又南径阆中县东,阆水出阆阳县,而东径其县南,又东注汉水。《周地图》云:水源出秦州嘉陵,因名嘉陵,经阆中,即阆中水,亦曰阆江,又曰渝水。楼钥曰:嘉陵江,至阆州西北,折而南趋,横流而东,复折而北,州城三面皆水,故亦谓之阆中,地势平阔,江流舒缓,城南正当佳处,对面即锦屏山。②《说文》:“碧,石之青美者。”阮籍诗:“寒鸟相因依,日出正照水。”③刘孝威诗:“扬帆乘浪花。”④费昶诗:“春随杨柳归。”⑤沈约诗:“巴童暗理瑟。”⑥【朱注】尝闻一蜀士云,水鸡,其状如雄鸡而短尾,好宿水田中,今川人呼为水鸡翁。⑦《方舆胜览》:锦屏山,在城南三里。冯忠恕记云:阆之为郡,当梁、洋、梓、益之冲,有五城十二楼之胜概。师氏曰:城南屏山,错绣如锦屏,号为天下第一,故曰天下稀。

-----------仇兆鳌 《杜诗详注》-----------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áng shuǐ gē
阆水歌

jiā líng jiāng sè hé suǒ shì, shí dài bì yù xiāng yīn yī.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zhèng lián rì pò làng huā chū, gèng fù chūn cóng shā jì guī.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bā tóng dàng jiǎng yī cè guò, shuǐ jī xián yú lái qù fēi.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láng zhōng shèng shì kě cháng duàn, láng zhōu chéng nán tiān xià xī.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