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乡多宝玉”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此乡多宝玉”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送杨瑗尉南海》

“此乡多宝玉”的上一句是:花明五岭春

“此乡多宝玉”的下一句是:慎莫厌清贫

送杨瑗尉南海

岑参 唐朝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诗词解读

送杨瑗尉南海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杨瑗担任南海县尉

不选择南州官职,高堂有老亲。

楼台上空气凝重,城里人多杂。

海面暗沉,山上下着雨,

花开春色明亮,山岭宛如五彩斑斓。

这个地方多出产宝玉,

慎重不要嫌弃贫穷。

诗意:

这首诗是岑参送别杨瑗担任南海县尉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岑参对杨瑗前途的祝福和劝告。岑参劝告杨瑗虽然南海贫穷,但要慎重地对待宝玉(代指官职),不要嫌贫。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好友杨瑗的祝福和忠告。诗中通过描绘南海县的贫穷和艰苦环境,表达了对杨瑗的劝告,让他不要因为凡尘的贫穷而轻视南海官职。同时,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山雨海暗与花明山岭的景色,展现了南海县的美丽和丰富之处。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南海的特点和杨瑗的前程,展示了岑参深情厚谊的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岑参 (共385首诗)

高岑,四大边塞诗人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