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奉莲花座”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忆奉莲花座”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奉寄安国大师兼简子蒙》

“忆奉莲花座”是诗词奉寄安国大师兼简子蒙的第一句

“忆奉莲花座”的下一句是:兼闻贝叶经

"忆奉莲花座"平仄韵脚

拼音:yì fèng lián huā zuò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一个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奉寄安国大师兼简子蒙

李商隐 唐朝

忆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

岩光分蜡屐,涧响入铜瓶。

日下徒推鹤,天涯正对萤。

鱼山羡曹植,眷属有文星。

诗词解读

奉寄安国大师兼简子蒙翻译、赏析和诗意

忆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

岩光分蜡屐,涧响入铜瓶。

日下徒推鹤,天涯正对萤。

鱼山羡曹植,眷属有文星。

中文译文:怀念拜谒莲花座,同时聆听贝叶经。

岩石间的光芒映在蜡鞋上,溪水声传入铜瓶。

日影下的鹤只是徒有虚名,天涯正对着的却是萤火虫。

鱼山仰慕曹植,眷恋着有才华的文星。

诗意:这首诗以作者怀念师父和他的佛教修行经历为主题。诗中描述了作者在莲花座上修行的场景,提到了自己聆听贝叶经的经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溪水声和蜡鞋上的光芒,以及对巨鹤和萤火虫的寓意,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思考和对名利的看法。最后,作者表达了对文学才华的向往和对有才华者的羡慕。

赏析: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修行经历和对名利的看法融入其中,表达了对修行和文学才华的向往。整首诗通过措辞精确和意象的运用,有效地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佛教修行和文学才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同时,诗中独特的意象和对比,如鹤与萤火虫、蜡屐上的光芒与涧水声,增加了诗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fèng jì ān guó dà shī jiān jiǎn zi méng
奉寄安国大师兼简子蒙

yì fèng lián huā zuò, jiān wén bèi yè jīng.
忆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
yán guāng fēn là jī, jiàn xiǎng rù tóng píng.
岩光分蜡屐,涧响入铜瓶。
rì xià tú tuī hè, tiān yá zhèng duì yíng.
日下徒推鹤,天涯正对萤。
yú shān xiàn cáo zhí, juàn shǔ yǒu wén xīng.
鱼山羡曹植,眷属有文星。

作者信息

李商隐 (共535首诗)

小李杜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