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石首仍无骨”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粉红石首仍无骨”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戏作鮰鱼一绝》
"粉红石首仍无骨"平仄韵脚
拼音:fěn hóng shí shǒu réng wú gǔ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六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戏作鮰鱼一绝
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
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
诗词解读
戏作鮰鱼一绝翻译、赏析和诗意
《戏作鮰鱼一绝》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粉红石首仍无骨,
雪白河豚不药人。
寄语天公与河伯,
何妨乞与水精鳞。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奇特的鱼类,即鮰鱼(音译为"hú yú")。诗人用幽默的方式描述了这种鱼的特点,并寄托了自己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以戏谑的口吻创作的。诗中描述的鮰鱼是一种想象中的奇特鱼类,它的头部是由粉红色的石头构成,却没有真正的骨骼;它的身体是雪白色的河豚,却没有具有药用价值的部分。这种鱼具有离奇的形态,不符合常理,表现出诗人的幽默和想象力。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向天公和河伯寄语,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天公是指掌管天气的神灵,河伯是指掌管河流的神灵。诗人希望能够获得这种水中精灵的鳞片,暗示他希望拥有这种离奇的鱼类,以增添生活的趣味和神秘感。
整首诗以戏谑的语气写就,通过对鮰鱼的夸张描绘,展现了苏轼对奇异事物的兴趣和幽默风趣的一面。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苏轼对于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想象力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界的独特观察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