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腊山梅树树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未腊山梅树树花”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句》

"未腊山梅树树花"平仄韵脚

拼音:wèi là shān méi shù shù huā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杜牧 唐朝

幽人听达曙,聊罢苏床琴。

(《海录碎事》)。

鱼多知海熟,药少觉山贫。

(以下《方舆胜览》)。

土控吴兼越,州连歙与池。

山河地襟带,军镇国藩维。

绿水棹云月,洞庭归路长。

春桥垂酒幔,夜栅集茶樯。

箬影沉溪暖,蘋花绕郭香。

(出守吴兴)。

经冬野菜青青色,未腊山梅树树花。

(《优古堂诗话》)

半破前峰月。

诗词解读

句翻译、赏析和诗意

译文:在黎明的时候,幽居的人听得清楚,便离开床榻放下琴。鱼儿多了才知道海水的熟悉,草木少了才觉得山林贫瘠。土地统治了吴、越两地,州县连着歙、池。山河是国家的屏障,军镇是国家的边防。绿水上漂浮着云彩和月亮,洞庭湖是回家的路程。春天,桥上挂着酒幔,夜晚,栅栏旁集结着茶船。箬叶的影子在温暖的溪水中沉淀,蘋花芬芳围绕在城郭周围。(在出使吴兴的时候)。经过冬天,野菜依然保持着青翠的颜色,还没有到腊月,山上的梅花已经开满树梢。(《优古堂诗话》)半个月亮已经从前峰的山头露出。

诗义与赏析:这首诗是通过一系列景物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慨。以描写黎明时幽居之人离开床榻放下琴,表达他对大自然的深入观察与熟悉;以鱼儿对海和草木对山林的知觉,反映了物我之间的相互感知。接着,诗人描述了土地的范围、山河的地位和军镇的作用,表达了国家的边疆保卫意识和土地的重要性。最后,通过描写绿水、洞庭湖和春桥夜栅的景象,充满了田园风景的美丽和宁静。整首诗以物理景观为切入点,以此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思考,展示了唐代诗人杜牧的细腻情感和对自然的敏感触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杜牧 (共511首诗)

小李杜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