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均何年歌已矣”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灵均何年歌已矣”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竞渡曲》

竞渡曲

刘禹锡 唐朝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诗词解读

竞渡曲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竞渡曲》描述了沅江上的龙舟竞渡盛况。诗中描绘了壮观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竞技运动的热爱和追求胜利的决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作者刘禹锡展现了竞渡的激烈和欢乐,同时融入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中文译文:

五月的沅江平堤之上水流平静,镇上的人们都乘着彩色的船在竞渡。灵均早已不再歌唱,哀谣随着草帘的振动而起。杨桴击打节奏,雷声阵阵,乱流纷纷涌入,声音轰鸣。蛟龙在得到雨水的滋润下挥动鳞翅,螳螂在河水中喝水,形影相连。刺史站在江边拉开翠帏,举杆命令船员们分成男女两队。先鸣的人带动士气,颜色也并不一致。胜负本是需要一个开始,一开始便意味着没有固定的结果。风俗如此狂热,重要的是此时此刻,俯瞰云朵汇入江面。彩旗夹在河岸上照亮龙舟屋,彩绸绵延在波浪之上,呈现出水上的欢乐。曲终人散,空荡的愁绪在傍晚蔓延,屈原的祠前溪水向东流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沅江上的龙舟竞渡为题材,描绘了竞赛的盛况和欢乐气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作者以纵横交错的描写方式,将竞渡过程中的各个场景、动作和声音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描绘刺史的分队命令和先鸣的士气鼓舞,表达了竞技运动中的激情和胜利的渴望。诗歌最后以招屈亭前水东注作为结尾,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消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人物和声音的描写,展示了竞渡活动的热闹和高涨的情绪,给读者带来了视听上的愉悦。同时,诗人把竞渡活动与感慨时光流逝相结合,突出了人生的短暂和转瞬即逝。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共723首诗)

刘白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