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间”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人生在世间”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杜鸿渐镇蜀,辟杨炎为判官)》

“人生在世间”的下一句是:聚散亦暂时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杜鸿渐镇蜀,辟杨炎为判官)

杜甫 唐朝

去水绝还波,泄云无定姿。

人生在世间,聚散亦暂时。

离别重相逢,偶然岂定期。

送子清秋暮,风物长年悲。

豪俊贵勋业,邦家频出师。

相公镇梁益,军事无孑遗。

解榻再见今,用才复择谁。

况子已高位,为郡得固辞。

难拒供给费,慎哀渔夺私。

干戈未甚息,纪纲正所持。

泛舟巨石横,登陆草露滋。

山门日易久,当念居者思。

诗词解读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杜鸿渐镇蜀,辟杨炎为判官)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写了杜鸿渐将杨炎送往蜀地见相公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去水绝还波,

泄云无定姿。

人生在世间,

聚散亦暂时。

离别重相逢,

偶然岂定期。

送子清秋暮,

风物长年悲。

豪俊贵勋业,

邦家频出师。

相公镇梁益,

军事无孑遗。

解榻再见今,

用才复择谁。

况子已高位,

为郡得固辞。

难拒供给费,

慎哀渔夺私。

干戈未甚息,

纪纲正所持。

泛舟巨石横,

登陆草露滋。

山门日易久,

当念居者思。

诗意: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以送别的情景为主线,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无奈和相逢的欣喜之情。诗中描绘了杨炎从水中驶过,离开云雾,寓意着他要离开繁忙的世俗生活,前往相公的地方。诗人通过描述四季景色的变化,抒发了对离别的悲痛之情。诗人也提到了豪杰功勋、国家频繁出征的背景,以及殿中杨监担任判官的意义。

赏析:

这首诗词以平凡的场景和日常的送别为线索,抒发了人生离别的无奈之情。通过描绘细腻的风景变化,诗人将人生的聚散之情和岁月流转巧妙地融入其中。诗中还流露出对杨炎的欣羡和赞叹,同时也透露出对当前局势和战争的关切,以及对治国纲纪的呼吁。整首诗词运用了自然景物、个人情感和时事背景的有机结合,寓意深远而丰富多样,表现出诗人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diàn zhōng yáng jiān fù shǔ jiàn xiàng gōng dù hóng jiàn zhèn shǔ, pì yáng yán wèi pàn guān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杜鸿渐镇蜀,辟杨炎为判官)

qù shuǐ jué hái bō, xiè yún wú dìng zī.
去水绝还波,泄云无定姿。
rén shēng zài shì jiān, jù sàn yì zàn shí.
人生在世间,聚散亦暂时。
lí bié zhòng xiāng féng, ǒu rán qǐ dìng qī.
离别重相逢,偶然岂定期。
sòng zi qīng qiū mù, fēng wù cháng nián bēi.
送子清秋暮,风物长年悲。
háo jùn guì xūn yè, bāng jiā pín chū shī.
豪俊贵勋业,邦家频出师。
xiàng gōng zhèn liáng yì, jūn shì wú jié yí.
相公镇梁益,军事无孑遗。
jiě tà zài jiàn jīn, yòng cái fù zé shuí.
解榻再见今,用才复择谁。
kuàng zi yǐ gāo wèi, wèi jùn dé gù cí.
况子已高位,为郡得固辞。
nán jù gōng jǐ fèi, shèn āi yú duó sī.
难拒供给费,慎哀渔夺私。
gān gē wèi shén xī, jì gāng zhèng suǒ chí.
干戈未甚息,纪纲正所持。
fàn zhōu jù shí héng, dēng lù cǎo lù zī.
泛舟巨石横,登陆草露滋。
shān mén rì yì jiǔ, dāng niàn jū zhě sī.
山门日易久,当念居者思。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