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取莲花净”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看取莲花净”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孟浩然 唐朝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诗词解读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中文译文:

在大禹寺中,有一禅房供义公修行。

禅房建在空旷的林中。

禅房外有一座峰峦秀丽,阶前是深深的峡谷。

夕阳连绵不断地淋着雨,空中的翠绿掩映着庭院的阴影。

看着莲花清净无瑕,应该明白它不被染污的心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描述了大禹寺中一座名为义公禅房的景观。诗人通过描绘禅房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景物,表达了禅宗的境界和人心的洁净。

首先,诗人提到禅房依托在空旷的林中,展现了禅修的环境清幽、远离尘嚣的特点。接着,诗中的峰峦秀丽和深深的峡谷,形成了禅房前的景致,给人以静谧和壮美之感。

夕阳连绵不断地淋着雨,空中翠绿的林木在庭院中投下阴影,这种景象暗示了禅修的过程中,心境的沉静和内心的洗涤。诗句中的莲花是禅宗象征,它清净无瑕、不被尘垢所染,象征着修行者内心的纯净和超脱。

整首诗以简洁、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禅房的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禅宗的境界和修行者的心性。诗人通过禅房周围的自然景观,寓意着修行者应该像莲花一样,保持清净无染的心态,超脱尘世的纷扰,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升华。

这首诗充满了禅宗的意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宁静和洁净,给人以心灵上的抚慰和启迪。它鼓励人们在喧闹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超脱,追求精神的升华和内在的纯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孟浩然 (共321首诗)

王孟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