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涌大江流”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月涌大江流”出自宋朝诗人张元干的《水调歌头(和芗林居士中秋)》

"月涌大江流"平仄韵脚

拼音:yuè yǒng dà jiāng liú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水调歌头(和芗林居士中秋)

张元干 宋朝

闰余有何好,一岁两中秋。

滕王高阁曾醉,月涌大江流。

今夜钓龙台上,还似当时逢闰,佳句记英游。

看山兼看月,登阁复登楼。

别离久,今古恨,大刀头。

老来长是清梦,宛在旧神州。

遐想芗林风味,瓮里自倾春色,不用贳貂裘。

笑我成何事,搔首谩私忧。

诗词解读

水调歌头(和芗林居士中秋)翻译、赏析和诗意

《水调歌头(和芗林居士中秋)》是宋代诗人张元干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闰余有何好,一岁两中秋。

滕王高阁曾醉,月涌大江流。

今夜钓龙台上,还似当时逢闰,佳句记英游。

看山兼看月,登阁复登楼。

别离久,今古恨,大刀头。

老来长是清梦,宛在旧神州。

遐想芗林风味,瓮里自倾春色,不用贳貂裘。

笑我成何事,搔首谩私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之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离别的感慨,同时表现出对古人英才和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诗中用了许多意境深远的景象,富有抒发情感的意蕴。

诗的开篇,以“闰余有何好,一岁两中秋。”来抒发时光流逝之感,透露出诗人对光阴的无奈。接着提到“滕王高阁曾醉,月涌大江流。”,暗示了历史的长河和英才的消逝。滕王高阁是历史名人,他的风采也在岁月中逝去,月涌大江流则象征时间的流转。

在接下来的部分,诗人将目光投向了当下的中秋之夜,“今夜钓龙台上,还似当时逢闰,佳句记英游。”,表现出诗人与古人的共鸣,对过去英才的景仰。然后诗人登高远望,“看山兼看月,登阁复登楼。”,情感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的反思。

“别离久,今古恨,大刀头。”,表达出诗人对离别的深情追思。而“老来长是清梦,宛在旧神州。”,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思念和对流逝岁月的理解。

最后几句中,诗人回归到个人情感,“遐想芗林风味,瓮里自倾春色,不用贳貂裘。”,展现出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怀恋,且表现出豁达的心态。最后一句“笑我成何事,搔首谩私忧。”,以自嘲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的看法,将私人的烦忧置于大背景下,突显出豁达的胸襟。

总体而言,这首诗在婉约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人生离别和对往昔的景仰之情,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感慨,是一首充满内涵的佳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张元干 (共436首诗)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