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不甚兮轻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恩不甚兮轻绝”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喜迁莺(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

“恩不甚兮轻绝”的上一句是:交疏怨极

“恩不甚兮轻绝”的下一句是:千古离骚文字

"恩不甚兮轻绝"平仄韵脚

拼音:ēn bù shèn xī qīng jué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九屑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喜迁莺(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

辛弃疾 宋朝

暑风凉月。

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

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渠花发。

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

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

休说。

搴木末。

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

心阻媒劳,交疏怨极,恩不甚兮轻绝。

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

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诗词解读

喜迁莺(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翻译、赏析和诗意

《喜迁莺(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是辛弃疾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暑风凉月。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

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渠花发。

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

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

休说。搴木末。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

心阻媒劳,交疏怨极,恩不甚兮轻绝。

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

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夏日的凉爽风和明亮的月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离别的痛苦之情。

诗的开头描述了暑风和凉月,给人一种夜晚清凉的感觉。接着,诗人描述了无数美丽的女子,她们身穿绿色衣服,手持乐器,犹如仪仗队一般。她们的容颜娇羞而掩饰不住,彼此之间也有嫉妒之情,聚集在芙渠花下。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潘娘,她的步伐和容貌都使人惋惜。与这个美丽的女子相比,连六郎也显得不够洁白。白鹭增添了画面的美感,晚晴之时,公子和佳人并肩而立。

诗人表示不愿多言,只想折一枝木末的花,让其与当年灵均的花一同留恋。心中有障碍,无法与所爱的人共度良宵,交往疏远,怨恨满怀,而得到的恩宠微乎其微。

最后两句表达了离骚文字千古流传,美好的事物一直延续至今。诗人告诫读者不要再多问,只需畅饮千杯,享受眼前的美景,如同露水滴在荷叶上翻动。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夏夜的凉爽和美丽的女子,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离别的悲伤之情。同时,诗人通过离骚的文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持久追求和珍视。整首诗以清新、优美的形象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诗歌才华和感人的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辛弃疾 (共816首诗)

苏辛,济南二安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