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吟晓露叶”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清吟晓露叶”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

“清吟晓露叶”的上一句是:闻蝉同此时

“清吟晓露叶”的下一句是:愁噪夕阳枝

"清吟晓露叶"平仄韵脚

拼音:qīng yín xiǎo lù yè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六叶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

刘禹锡 唐朝

相去三千里,闻蝉同此时。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

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洛桥碧云晚,西望佳人期。

诗词解读

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翻译、赏析和诗意

《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相隔三千里,

听到蝉儿同此时。

清吟在晨露滴落的叶上,

愁思在嘈杂的夕阳下的树枝上。

突然琴弦断裂了,

随即听到管箫声参差。

在洛桥上,碧云晚霞交辉,

向西眺望,期盼佳人的归期。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刘禹锡对离别情人的思念之情。他和离别的人相隔千里,但在同一个时刻都能听到蝉鸣。清晨他在露水滴落的叶子上吟唱,夕阳下的树枝上却充满了忧愁的噪音。突然间,他的琴弦断裂了,但随即他又听到了管箫声缭绕。在洛桥上,晚霞和碧云交相辉映,他向西望着,期待着佳人的归来。

赏析:

这首诗以对离别情人的思念之情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音乐的比喻,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愁思和期盼。作者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蝉鸣、露水、夕阳和树枝等形象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离别情人的思念之情。在诗中,琴弦的突然断裂和管箫声的参差不齐,象征着作者内心的激荡和不安。

最后两句描述了洛桥上的景色,晚霞和碧云的美丽景象,以及作者向西望着,期待佳人归来的情景。这种期待和盼望,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离别情思和爱情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琴声和管声的对比,将作者的思念之情和对佳人的期盼生动地展现出来,给人一种深情而又忧愁的感觉,充分展示了唐代诗人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hóu líng hú xiàng gōng xīn chán jiàn jì
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

xiāng qù sān qiān lǐ, wén chán tóng cǐ shí.
相去三千里,闻蝉同此时。
qīng yín xiǎo lù yè, chóu zào xī yáng zhī.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
hū ěr xián duàn jué, é wén guǎn cēn cī.
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luò qiáo bì yún wǎn, xī wàng jiā rén qī.
洛桥碧云晚,西望佳人期。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共723首诗)

刘白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