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瑟在张弦”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调瑟在张弦”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调瑟词》

"调瑟在张弦"平仄韵脚

拼音:diào sè zài zhāng xián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调瑟词

刘禹锡 唐朝

调瑟在张弦,弦平音自足。

朱弦二十五,缺一不成曲。

美人爱高张,瑶轸再三促。

上弦虽独响,下应不相属。

日暮声未和,寂寥一枯木。

却顾膝上弦,流泪难相续。

诗词解读

调瑟词翻译、赏析和诗意

《调瑟词》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调瑟在张弦,弦平音自足。

朱弦二十五,缺一不成曲。

美人爱高张,瑶轸再三促。

上弦虽独响,下应不相属。

日暮声未和,寂寥一枯木。

却顾膝上弦,流泪难相续。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人在调弦的过程中的内心矛盾和情感表达。诗中的“调瑟”是指调整古代的七弦琴,它象征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交流。

赏析:

这首诗以调弦的过程为背景,通过描写琴弦的张力和声音的变化,表达了美人情感的复杂和内心的纷扰。诗中的“朱弦二十五,缺一不成曲”表明了调弦的过程需要每根琴弦都处于适当的张力,缺一不可。这种细腻的琴弦调整与美人高张的情感产生了对应,她迫切地渴望爱人的回应。

在第三和第四句中,美人不断催促调高琴弦,希望能够达到完美的音调。然而,在第五和第六句中,诗人描绘了夜幕降临时,琴声仍未和谐的景象,寂寥的夜晚如一株枯木。

最后两句表现了美人的内心痛苦和无奈。她不禁回首看向膝上的琴弦,眼泪难以止住,无法继续弹奏下去。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诗词充满了忧伤和离别的氛围,揭示了美人内心的痛苦和孤寂。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调弦的过程和美人的内心矛盾,表达了人际关系中的纷扰和情感的复杂。它展示了作者深入人心的描写能力和对情感的敏感把握,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美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iào sè cí
调瑟词

diào sè zài zhāng xián, xián píng yīn zì zú.
调瑟在张弦,弦平音自足。
zhū xián èr shí wǔ, quē yī bù chéng qū.
朱弦二十五,缺一不成曲。
měi rén ài gāo zhāng, yáo zhěn zài sān cù.
美人爱高张,瑶轸再三促。
shàng xián suī dú xiǎng, xià yīng bù xiāng shǔ.
上弦虽独响,下应不相属。
rì mù shēng wèi hé, jì liáo yī kū mù.
日暮声未和,寂寥一枯木。
què gù xī shàng xián, liú lèi nán xiāng xù.
却顾膝上弦,流泪难相续。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共723首诗)

刘白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