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掷还崔大夫”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手提掷还崔大夫”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戏作花卿歌》

戏作花卿歌

杜甫 唐朝

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

用如快鹘风火生,见贼唯多身始轻。

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

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

李侯重有此节度,人道我卿绝世无。

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

诗词解读

戏作花卿歌翻译、赏析和诗意

戏作花卿歌

成都猛将有花卿,

学语小儿知姓名。

用如快鹘风火生,

见贼唯多身始轻。

绵州副使著柘黄,

我卿扫除即日平。

子章髑髅血模糊,

手提掷还崔大夫。

李侯重有此节度,

人道我卿绝世无。

既称绝世无,

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

诗意: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给成都猛将花卿的歌颂之作。花卿的武艺和胆识令人钦佩,他以快如鹘鸟的速度,火焰般的气势,面对贼寇,只有身体犹如轻如鸿毛时,才会动手。花卿被派到绵州做副使,一下既然战胜了贼寇,使得子章都看得鲜血迷蒙,手中的兵器也被他摔在地上。李侯看到花卿的英勇无前,认为世上已经没有人能够与之相提并论。他说既然出类拔萃,为什么不将花卿召回京城守卫天子呢。

赏析:这首诗歌用简洁明了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花卿的英勇和神勇。诗人通过描写花卿的战斗姿态和胆识,展示了他的勇猛和聪明才智。同时,诗人也以此表达了对花卿的敬佩和赞美。在最后两句,诗人抒发了自己对花卿的担忧和希望,希望天子能认识到花卿的才能,召回他到京城守卫天子。整首诗情感奔放,气势磅礴,展现了杜甫对于英勇将士的钦佩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