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望长安”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西北望长安”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水调歌头 长源被放,西归长安,过予内乡,》

水调歌头 长源被放,西归长安,过予内乡,

元好问 元朝

诗见及,因为赋此相思一尊酒,今日尽君欢。

长歌一写孤愤,西北望长安。

郁郁阊门轩盖,浩浩龙津车马,风雪一家寒。

钟鼓催人老,天地为谁宽。

丈夫儿,倚天剑,切云冠。

可能封塞包o,驱去复来还。

清庙千金康瓠,短褐连城双璧,行路古来难。

枯柏在南涧,留待百年看。

诗词解读

水调歌头 长源被放,西归长安,过予内乡,翻译、赏析和诗意

《水调歌头 长源被放,西归长安,过予内乡》是元代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长源被放,西归长安,过予内乡,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身处异乡,因为思念而饮酒,希望能够尽情享受今天与朋友的欢乐。他写下了长篇的歌谣,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愤和对故乡长安的向往之情。他描述了长安城门的壮丽景象,车马穿梭,气势磅礴,但他却感受到了家乡的寒冷。他思考着钟鼓催人老去,天地为谁宽广。他自比为一个有志气的男子,拿起倚天剑,削平云冠。他希望能够打破封塞,驱散寒冷,回到故乡。他提到了清庙中珍贵的康瓠和城中的双璧,表达了对故乡的珍视之情。最后,他提到了南涧的枯柏,留待百年后再来看。

赏析:

这首诗词以长调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长安城门的壮丽景象和家乡的寒冷气氛,展现了他内心的孤愤和对故乡的向往之情。他以自己为代表,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中的倚天剑象征着诗人的坚定意志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过去的怀念。最后,他提到了南涧的枯柏,寓意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百年后的思念。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元好问 (共476首诗)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