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宫土花碧”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三十六宫土花碧”出自宋朝诗人张炎的《红情(疏影、暗香,姜白石为梅著语,因易之曰红情、绿意以荷花荷叶咏之)》

"三十六宫土花碧"平仄韵脚

拼音:sān shí liù gōng tǔ huā bì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红情(疏影、暗香,姜白石为梅著语,因易之曰红情、绿意以荷花荷叶咏之)

张炎 宋朝

无边香色。

记涉江自采,锦机云密。

翦翦红衣,学舞波心旧曾识。

一见依然似语,流水远、几回空忆。

看□□、倒影窥妆,玉润露痕湿。

闲立。

翠屏侧。

爱向人弄芳,背酣斜日。

料应太液。

三十六宫土花碧。

清兴凌风更爽,无数满汀洲如昔。

泛片叶、烟浪里,卧横紫笛。

诗词解读

红情(疏影、暗香,姜白石为梅著语,因易之曰红情、绿意以荷花荷叶咏之)翻译、赏析和诗意

《红情(疏影、暗香,姜白石为梅著语,因易之曰红情、绿意以荷花荷叶咏之)》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炎。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无边香色。记涉江自采,锦机云密。翦翦红衣,学舞波心旧曾识。一见依然似语,流水远、几回空忆。看□□、倒影窥妆,玉润露痕湿。闲立。翠屏侧。爱向人弄芳,背酣斜日。料应太液。三十六宫土花碧。清兴凌风更爽,无数满汀洲如昔。泛片叶、烟浪里,卧横紫笛。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浓郁情感的画面。诗人首先描述了一种无边无际的香气和色彩,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接着,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江边采花的情景,那时云雾缭绕,江水如织。他看见一个穿着红衣的女子,学着花舞的姿态,让他感到似曾相识。尽管时间过去了,他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一切,可是流水已经远去,只能空想几回。他看着水中的倒影,窥探着女子的妆容,发现她的脸上有露水的痕迹。他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心生爱意,享受着斜阳的背影。他想象着这个女子应该是居住在宫殿中的宫女,而那里的土地上盛开着无数美丽的花朵。他的清兴被微风吹拂得更加愉悦,满目的景色仿佛还停留在过去。他漂浮在片叶和烟雾的浪潮之中,躺卧着,手中拿着一支紫色的笛子。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美丽而充满情感的画面。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将香气、色彩和自然景物描绘得十分鲜明。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女子形象是一种美的象征,她的舞姿和妆容使诗人心生爱意,同时也增添了诗词的艺术气息。整首诗词给人以愉悦的感觉,通过对美景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张炎 (共300首诗)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

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