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尽继以血”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泣尽继以血”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为张僓赠阎使臣》

"泣尽继以血"平仄韵脚

拼音:qì jǐn jì yǐ xuè
平仄:仄仄仄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九屑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为张僓赠阎使臣

王昌龄 唐朝

哀哀献玉人,楚国同悲辛。

泣尽继以血,何由辨其真。

赖承琢磨惠,复使光辉新。

犹畏谗口疾,弃之如埃尘。

诗词解读

为张僓赠阎使臣翻译、赏析和诗意

为张僓赠阎使臣

哀哀献玉人,

楚国同悲辛。

泣尽继以血,

何由辨其真。

赖承琢磨惠,

复使光辉新。

犹畏谗口疾,

弃之如埃尘。

中文译文:

哀哀地献玉人,

楚国也同样悲辛。

流泪已经尽成血,

如何辨别其中的真情。

多亏了你的琢磨和恩惠,

使我再次闪耀光辉。

但我仍然害怕谗言诽谤,

像废弃灰尘一样抛弃。

诗意:

这首诗是王昌龄致力于争取援助的人,以及想提醒人们世事无常,忠诚往往被误解的悲伤诗篇。王昌龄表达了他们身处困境的不易和无法辨别真假情感的困扰。虽然他们得到了一些帮助和闪耀光辉,但他们仍然感到害怕和不被理解。

赏析:

这首诗的词意深邃而哀伤,充满了对困境的痛苦和对真情的追求。王昌龄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他们流血的眼泪和无法分辨真假的困境,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琢磨和帮助的感激之情。这首诗在感情上给人强烈的震撼,同时也传达了生活中困境和不易的现实。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王昌龄 (共210首诗)

四大边塞诗人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