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共吴王斗百草”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若共吴王斗百草”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

“若共吴王斗百草”的上一句是:骑过虹桥剑戟随

“若共吴王斗百草”的下一句是:不如应是欠西施

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

刘禹锡 唐朝

苏州刺史例能诗,西掖今来替左司。

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

水通山寺笙歌去,骑过虹桥剑戟随。

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

诗词解读

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翻译、赏析和诗意

《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苏州刺史例能诗,

西掖今来替左司。

二八城门开道路,

五千兵马引旌旗。

水通山寺笙歌去,

骑过虹桥剑戟随。

若共吴王斗百草,

不如应是欠西施。

诗意:

这首诗是刘禹锡致曹长的回信,曹长寄来了一首新诗,描述了游宴的盛况。刘禹锡在回信中以戏谑的方式回应曹长的诗,表达了对苏州的赞美和对吴王的嘲讽。

赏析:

这首诗以苏州刺史为背景,描绘了苏州城内游宴的盛况。"苏州刺史例能诗"意味着苏州刺史通常都擅长作诗,说明苏州文化繁荣。"西掖今来替左司"指的是西掖宴会现在取代了左司宴会,显示了时代的变迁。

"二八城门开道路"描述了城门敞开,游客络绎不绝。"五千兵马引旌旗"描绘了庆典时五千士兵马匹列队引领盛装游行。

"水通山寺笙歌去,骑过虹桥剑戟随"表达了游船经过山寺时笙歌欢乐,骑兵经过虹桥时剑戟齐鸣的热闹场面。

最后两句"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是刘禹锡对吴王的嘲讽。吴王是指古代吴国的君主,他曾向北方的诸侯挑战,以吴王的威名斗百草(百草指北方的各个诸侯),但这种斗争与西施无关,因此刘禹锡认为吴王应该向西施表示歉意。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夸张的对比,展现了游宴盛况和对吴王的嘲讽,既表达了对苏州的赞美,也蕴含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bái shè rén cáo cháng jì xīn shī, yǒu yóu yàn zhī shèng, yīn yǐ xì chóu
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

sū zhōu cì shǐ lì néng shī, xī yē jīn lái tì zuǒ sī.
苏州刺史例能诗,西掖今来替左司。
èr bā chéng mén kāi dào lù,
二八城门开道路,
wǔ qiān bīng mǎ yǐn jīng qí.
五千兵马引旌旗。
shuǐ tōng shān sì shēng gē qù, qí guò hóng qiáo jiàn jǐ suí.
水通山寺笙歌去,骑过虹桥剑戟随。
ruò gòng wú wáng dòu bǎi cǎo, bù rú yìng shì qiàn xī shī.
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共723首诗)

刘白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