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涉江采芙蓉”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望云谣》

“涉江采芙蓉”是诗词望云谣的第一句

“涉江采芙蓉”的下一句是:芙蓉待秋风

"涉江采芙蓉"平仄韵脚

拼音:shè jiāng cǎi fú róng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望云谣

元好问 元朝

涉江采芙蓉,芙蓉待秋风。

登山采兰苕,兰苕霜早凋。

美人亭亭在云霄,郁摇行歌不可招。

湘弦沉沉写幽怨,愁心历乱如曳茧。

金支翠蕤纷在眼,春草迢迢春波远。

诗词解读

望云谣翻译、赏析和诗意

《望云谣》是元代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涉江采芙蓉,芙蓉待秋风。

译文:踏水而行采摘芙蓉,芙蓉等待着秋风的到来。

诗意:诗人以涉水采摘芙蓉的景象为开篇,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待。芙蓉作为一种美丽的花朵,象征着纯洁和高雅。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采摘芙蓉的场景,展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芙蓉待秋风一句,表达了对秋天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美好事物需要时间的培养和等待。

登山采兰苕,兰苕霜早凋。

译文:登山采摘兰苕,兰苕在霜中早已凋谢。

诗意:诗人转而描写登山采摘兰苕的情景,兰苕在霜中凋谢,表达了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兰苕凋谢的景象,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兰苕的凋谢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和人生的无常。

美人亭亭在云霄,郁摇行歌不可招。

译文:美人婀娜地在云霄之上,郁摇行歌无法招引。

诗意:诗人描绘了美人在云霄之上的形象,表达了美人高贵、超然的气质和无法被凡俗所动摇的态度。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美人在云霄之上的形象,表达了对美的赞美和崇拜。美人的高贵和超然象征着纯洁和高尚的品质。

湘弦沉沉写幽怨,愁心历乱如曳茧。

译文:湘江的琴弦沉沉地演奏着幽怨的曲调,忧愁的心情像拖着茧子一样纠缠不休。

诗意:诗人以湘江的琴弦和愁绪纠缠的心情来表达内心的忧愁和痛苦。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湘江的琴弦和纠缠的心情,表达了内心的忧愁和痛苦。琴弦的幽怨和心情的纠缠象征着内心的痛苦和困扰。

金支翠蕤纷在眼,春草迢迢春波远。

译文:金色的花朵和翠绿的枝叶在眼前纷纷绽放,春草茂盛,春波无边远。

诗意:诗人描绘了眼前金色花朵和翠绿枝叶的美景,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金色花朵和翠绿枝叶的美景,表达了对春天和生命的赞美。金色花朵和翠绿枝叶的绽放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美好。

这首诗词《望云谣》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加生动、富有感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元好问 (共476首诗)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