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炼金丹不坐禅”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炼金丹不坐禅”出自明朝诗人唐寅的《感怀》

感怀

唐寅 明朝

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

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

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诗词解读

感怀翻译、赏析和诗意

《感怀》是明代文人唐寅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感怀》中文译文:

不炼金丹不坐禅,

饥来吃饭倦来眠。

生涯画笔兼诗笔,

踪迹花边与柳边。

镜里形骸春共老,

灯前夫妇月同圆。

万场快乐千场醉,

世上闲人地上仙。

《感怀》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唐寅对自己生活方式和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的第一句"不炼金丹不坐禅",暗示了唐寅不追求神仙般的长生不老或超脱尘世的境界,而是对世俗生活的执着。他并不追求通过炼金术或冥想修行来获得超凡脱俗的力量或智慧。

接下来的两句"饥来吃饭倦来眠",表达了对基本生活需求的追求。唐寅认为,当饥饿来袭时,他会吃饭来满足生理需求;当疲倦袭来时,他会休息来恢复精力。这种对生活的实际态度反映了他的务实和现实主义思想。

第四句"生涯画笔兼诗笔",揭示了唐寅是一位既擅长绘画又擅长诗歌创作的文人。他的创作才华既体现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也体现在他的诗文中。

下一句"踪迹花边与柳边",描述了他的足迹常常出现在花边和柳边的地方。这是在暗示他游历山水之间,欣赏自然景色,寻找灵感的经历。

接下来的两句"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通过使用象征意象,表达了唐寅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感慨。他将自己的形象映射在镜子中,意味着自己的容颜与岁月的流逝一同老去。而灯前夫妇月同圆,则暗示了他与妻子共度一生,夫妻之间的和谐与圆满。

最后两句"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表达了唐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他认为人生中的快乐与醉意是无数次的累积,而不是片刻的享受。他将闲散自得的人比作凡人中的仙人,暗示了他对自由自在、超然世俗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唐寅对于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思考。他崇尚实际生活,追求艺术创作的才华,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命和爱情抱有感慨和珍惜。这首诗词展示了唐寅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现实生活和艺术创作的综合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gǎn huái
感怀

bù liàn jīn dān bù zuò chán, jī lái chī fàn juàn lái mián.
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
shēng yá huà bǐ jiān shī bǐ, zōng jī huā biān yǔ liǔ biān.
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
jìng lǐ xíng hái chūn gòng lǎo, dēng qián fū fù yuè tóng yuán.
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wàn chǎng kuài lè qiān chǎng zuì, shì shàng xián rén dì shàng xiān.
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作者信息

唐寅 (共417首诗)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常常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痒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