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中鬼神惊”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律中鬼神惊”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敬赠郑谏议十韵》

敬赠郑谏议十韵

杜甫 唐朝

谏官非不达,诗义早知名。

破的由来事,先锋孰敢争。

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

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

野人宁得所,天意薄浮生。

多病休儒服,冥搜信客旌。

筑居仙缥缈,旅食岁峥嵘。

使者求颜阖,诸公厌祢衡。

将期一诺重,欻使寸心倾。

君见途穷哭,宜忧阮步兵。

诗词解读

敬赠郑谏议十韵翻译、赏析和诗意

中文译文:

敬赠给郑谏议的十首诗,唐代杜甫著,内容是:谏官尽管劝告不一定能达到目的,但诗的意义早已被人知晓。推破和谏言的来由,先锋将士有谁敢争夺?思绪遥想飘忽在云和外物之间,律法中的鬼神惊讶不已。毫发之间尽是遗憾,波澜中独自老去。野人宁愿得到自己渴望的东西,天命对浮生来说微薄。多次疾病使我放弃儒家的服装,冥思苦索信仰客旌。居住的地方如仙境般虚幻,旅途中的饮食岁月艰辛。使者们追求权势和荣华,大臣们对强横的祢衡感到厌恶。我将信守之前承诺的重要,突然间被派遣让我内心倾覆。君王见到儿子处境困顿而伤心哭泣,应该担心着我阮步兵的处境。

诗意:

这首诗是杜甫给郑谏议的诗,表达了诗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势力斗争的思考。诗中描述了谏官的不易之处,即使谏言被世人所知晓,但也不一定能够起到作用。诗人对于自身境遇的思考和对名利之争的疑虑也贯穿其中。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杜甫对于当时政治现状的思考和对士人命运的忧虑。诗中通过描绘谏官的困顿和谏言的无奈,展示了作者个人的感受和对社会现状的担忧。诗人对于权谋之争、名利之欲以及个人信用的重要性等问题都进行了揭示和思考。整首诗词言辞简练,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权力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洞察,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杜甫独特的艺术风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ìng zèng zhèng jiàn yì shí yùn
敬赠郑谏议十韵

jiàn guān fēi bù dá, shī yì zǎo zhī míng.
谏官非不达,诗义早知名。
pò dì yóu lái shì, xiān fēng shú gǎn zhēng.
破的由来事,先锋孰敢争。
sī piāo yún wù wài, lǜ zhōng guǐ shén jīng.
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
háo fà wú yí hèn, bō lán dú lǎo chéng.
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
yě rén níng dé suǒ, tiān yì báo fú shēng.
野人宁得所,天意薄浮生。
duō bìng xiū rú fú, míng sōu xìn kè jīng.
多病休儒服,冥搜信客旌。
zhù jū xiān piāo miǎo, lǚ shí suì zhēng róng.
筑居仙缥缈,旅食岁峥嵘。
shǐ zhě qiú yán hé, zhū gōng yàn mí héng.
使者求颜阖,诸公厌祢衡。
jiāng qī yī nuò zhòng, chuā shǐ cùn xīn qīng.
将期一诺重,欻使寸心倾。
jūn jiàn tú qióng kū, yí yōu ruǎn bù bīng.
君见途穷哭,宜忧阮步兵。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