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去年时节”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正是去年时节”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望汉月》

望汉月

柳永 宋朝

明月明月明月。

争奈乍圆还缺。

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

、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

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

厌厌人绝。

诗词解读

望汉月翻译、赏析和诗意

《望汉月》是宋代诗人柳永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一轮明月的景象,并通过对月亮的形态和人生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离别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明月明月明月。

争奈乍圆还缺。

恰如年少洞房人,

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

正是去年时节。

千里清光又依旧,

奈夜永、厌厌人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明月为主题,通过描绘月亮的圆缺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离别的感慨。诗中的明月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人生的变迁。

首先,诗人用“明月明月明月”三次重复的形式,强调了明月的存在和重要性。接着,他说“争奈乍圆还缺”,形容月亮时圆时缺的变化,暗示了人生中的起伏和变化。

接下来,诗人将明月比喻为“年少洞房人”,暗示了人们在年轻时的欢愉和相聚,但又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离别。这种离别的情感在诗中被描绘为“暂欢会、依前离别”。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描述了一个小楼凭栏处的景象,正是去年的时节。他说“千里清光又依旧”,表达了明月的光辉依然如故,但又感叹夜晚的漫长和人世的冷寂。

整首诗词通过对明月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离别的感慨。明月的圆缺变化象征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而诗人对明月的观察和感受,则反映了他对人生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柳永 (共291首诗)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