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飘紫陌随高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曾飘紫陌随高下”出自唐朝诗人薛逢的《咏柳》

“曾飘紫陌随高下”的上一句是:暮来翻遣思悠扬

“曾飘紫陌随高下”的下一句是:敢拂朱阑竞短长

咏柳

薛逢 唐朝

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

曾飘紫陌随高下,敢拂朱阑竞短长。

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

莫令岐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

诗词解读

咏柳翻译、赏析和诗意

《咏柳》是唐代薛逢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柳树在风中轻盈飘舞的景象,表现出柳树的柔顺和顽强生命力。

诗意:诗人通过描写柳树被风吹动时的姿态,表达了自然界的和谐以及柳树柔顺的气质。柳树胆大、果敢的态度使它可以任意舞动,即使在高高的九天之巅也敢与之竞争;无论是上树干还是下垂的枝条都像积雪和霜一样美丽。诗人忠告人们不要频繁地攀折柳树,这样才能让柳树长成茂盛的阴凉,栽种到自己的画堂中。

译文:

弱小的柳树受惊风而快速摇摆,

黄昏时分又会迸发出悠扬的思绪。

曾经飘荡在宫殿的一条紫色大街上,

敢于争霸高矮的朱门栏杆上。

绕着石阶上下盘旋飞舞,

飞溅到池塘里就像飘雪又像霜。

请不要频繁地攀折它们,

渐渐地让它们长成茂盛的阴凉,

并栽种到自己的画堂中去。

赏析:《咏柳》通过细致的描写柳树被风吹动的景象,展示了柳树的柔顺和顽强生命力。诗人使用形象生动的词句,如“弱植惊风急自伤”、“曾飘紫陌随高下”、“萦砌乍飞还乍舞”等,将柳树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柳树的舞动比作飞雪和霜,更加突出了柳树的美丽。整首诗情感自然流畅,既表达了柳树的艺术价值,也寄托了诗人对柳树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通过最后两句话的劝诫,呼吁人们要爱护柳树,让它们生长茂盛,为自己营造舒适的环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堪称唐代咏柳诗的佳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薛逢 (共78首诗)

薛逢(生卒年不详),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唐代诗人。唐武宗会昌元年(841)辛酉科崔岘榜进士第三人。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