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终无情”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天地终无情”出自宋朝诗人汪元量的《北征》

"天地终无情"平仄韵脚

拼音:tiān dì zhōng wú qíng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北征

汪元量 宋朝

北师有严程,挽我投燕京。

挟此万卷书,明发万里行。

出门隔山岳,未知死与生。

三宫锦帆张,粉阵吹鸾笙。

遗氓拜路傍,号哭皆失声。

吴山何青青,吴水何泠泠。

山水岂有极,天地终无情。

回首叫重华,苍梧云正横。

诗词解读

北征翻译、赏析和诗意

《北征》是宋代文学家汪元量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北方征战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北征途中的思考和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北师有严程,挽我投燕京。

北方的军队中有勇猛的将领严程,他招募我加入北方征战的行列。

挟此万卷书,明发万里行。

我带着满载万卷书籍,意欲启程万里行走。

出门隔山岳,未知死与生。

踏上旅途,山岳峻险,生死未卜。

三宫锦帆张,粉阵吹鸾笙。

三宫的锦帆张扬,粉妆的阵容吹奏着鸾凤之声。

遗氓拜路傍,号哭皆失声。

路旁的百姓拜送我,号啕大哭声中无法听清。

吴山何青青,吴水何泠泠。

吴山蓝蓝的,吴水泠泠的。

山水岂有极,天地终无情。

山水之美无极限,而天地却始终无情。

回首叫重华,苍梧云正横。

回首远眺,长城依然巍峨,苍梧的云正在横亘。

这首《北征》通过描绘北方征战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思考和对天地无情的感慨。诗中既有将领严程的英勇形象,也有百姓的送别和哀悼,同时展现了大自然山水的壮美和无限。诗人回首时,长城依然耸立,苍梧云却横亘在天空中,这种对人事之无常和岁月流转的思考,使得整首诗显得深邃而富有哲理。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三宫锦帆、粉阵吹鸾笙等,使得诗词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běi zhēng
北征

běi shī yǒu yán chéng, wǎn wǒ tóu yān jīng.
北师有严程,挽我投燕京。
xié cǐ wàn juǎn shū, míng fā wàn lǐ xíng.
挟此万卷书,明发万里行。
chū mén gé shān yuè, wèi zhī sǐ yǔ shēng.
出门隔山岳,未知死与生。
sān gōng jǐn fān zhāng, fěn zhèn chuī luán shēng.
三宫锦帆张,粉阵吹鸾笙。
yí máng bài lù bàng, hào kū jiē shī shēng.
遗氓拜路傍,号哭皆失声。
wú shān hé qīng qīng, wú shuǐ hé líng líng.
吴山何青青,吴水何泠泠。
shān shuǐ qǐ yǒu jí, tiān dì zhōng wú qíng.
山水岂有极,天地终无情。
huí shǒu jiào zhòng huá, cāng wú yún zhèng héng.
回首叫重华,苍梧云正横。

作者信息

汪元量 (共639首诗)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山。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

诗句推荐